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工程地震论文

HAZChina地震应急快速评估技术研究及系统建设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0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8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4-21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21-28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第30-48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系统设计理念第30-35页
        2.2.1 开放性和通用性第30-31页
        2.2.2 模块化插件式第31-35页
    2.3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第35-40页
        2.3.1 业务功能设计第35-37页
        2.3.2 三层架构设计第37-38页
        2.3.3 数据架构设计第38-40页
    2.4 系统通用设计第40-45页
        2.4.1 可复用公共组件接口设计第40-44页
        2.4.2 系统开发环境设计第44-45页
        2.4.3 系统安全设计第45页
    2.5 本章小结第45-48页
第三章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第48-68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应急数据库总体设计第48-59页
        3.2.1 兼容已有数据库第48-53页
        3.2.2 多层次多精度数据库第53-59页
    3.3 数据存储方式第59页
    3.4 公里网格基础数据库建设第59-66页
        3.4.1 基于遥感的建筑物公里网格数据库第59-64页
        3.4.2 人口公里网格数据第64-65页
        3.4.3 其它公里网格数据第65-66页
    3.5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四章 地震应急快速动态评估技术第68-94页
    4.1 引言第68页
    4.2 地震影响场动态评估第68-72页
        4.2.1 技术流程和理论方法第68-71页
        4.2.2 实现技术第71-72页
    4.3 建筑物破坏分布第72-77页
        4.3.1 建筑物抗震能力分区分类第72-74页
        4.3.2 以行政区为单元的评估方法第74-76页
        4.3.3 以公里网格为单元的评估方法第76-77页
    4.4 直接经济损失第77-84页
        4.4.1 以行政区为单元的评估方法第77-82页
        4.4.2 以公里网格为单元的评估方法第82-84页
    4.5 人员伤亡评估第84-91页
        4.5.1 以行政区为评估单元的方法第84-90页
        4.5.2 以公里网格为单元的人员伤亡评估模型第90-91页
    4.6 本章小节第91-94页
第五章 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实现第94-112页
    5.1 引言第94页
    5.2 地震影响场动态评估模块第94-97页
        5.2.1 多种衰减模型第94-95页
        5.2.2 在线动态修正第95-96页
        5.2.3 鼠标输入和手动勾绘第96页
        5.2.4 外部影响场导入第96-97页
    5.3 建筑物破坏分布评估模块第97-100页
    5.4 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块第100-105页
        5.4.1 建筑物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块第100-104页
        5.4.2 生命线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块第104-105页
    5.5 人员伤亡评估模块第105-107页
        5.5.1 以行政区为单元的人员伤亡评估模块第105-106页
        5.5.2 以公里网格为单元的人员死亡评估模块第106-107页
    5.6 其它系统模块第107-111页
        5.6.1 地震触发模块第107-109页
        5.6.2 专题图模块第109-110页
        5.6.3 彩信发送模块第110页
        5.6.4 信息发布模块第110-111页
    5.7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六章 系统测试及应用第112-130页
    6.1 引言第112页
    6.2 四川省建筑物地震易损性及灾害损失预测第112-124页
        6.2.1 建筑物地震易损性及其空间分布第112-116页
        6.2.2 建筑物地震直接经济经济损失第116-119页
        6.2.3 生命线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第119-122页
        6.2.4 地震人员死亡数量估计第122-124页
    6.3 实际地震应用第124-127页
        6.3.1 汶川8.0级地震第124-125页
        6.3.2 芦山7.0级地震第125-126页
        6.3.3 康定6.3级地震第126-127页
    6.4 破坏性地震应急应用第127-128页
    6.5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30-132页
    7.1 全文总结第130-131页
    7.2 研究展望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8页
致谢第138-140页
作者简介第140页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40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和著作第140-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
下一篇:芦山地震竖向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