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工程地震论文

芦山地震竖向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研究内容第12-14页
第二章 竖向地震作用研究综述第14-32页
    2.1 竖向地震作用和竖向反应谱第14-21页
        2.1.1 竖向地震作用的震害第14-17页
        2.1.2 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第17-19页
        2.1.3 竖向反应谱的相关概念第19-21页
    2.2 规范中关于竖向反应谱的规定第21-27页
        2.2.1 中国规范中关于竖向反应谱的规定第21-25页
        2.2.2 外国规范中关于竖向反应谱的规定第25-27页
    2.3 竖向反应谱研究现状第27-31页
        2.3.1 竖向反应谱早期研究成果第28页
        2.3.2 竖向反应谱近期研究成果第28-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芦山地震强震记录第32-44页
    3.1 芦山地震概况和发震断层第32-33页
        3.1.1 芦山地震概况第32-33页
        3.1.2 芦山地震发震断层第33页
    3.2 强震动观测第33-37页
        3.2.1 国家强震动台网简介第33-34页
        3.2.2 台站布置和观测仪器第34-37页
    3.3 强震动记录第37-41页
        3.3.1 选取记录的原则第37页
        3.3.2 主余震分布情况第37-38页
        3.3.3 强震台址场地条件第38-40页
        3.3.4 强震数据分组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4页
第四章 竖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的统计分析第44-78页
    4.1 峰值加速度基础数据第44-50页
    4.2 峰值比的统计分析第50-57页
        4.2.1 主震和余震的峰值比统计分析第50-54页
        4.2.2 不同场地的峰值比统计分析第54-56页
        4.2.3 不同震中距的峰值比统计分析第56-57页
    4.3 谱比的统计分析第57-75页
        4.3.1 主震和余震的谱比统计分析第58-60页
        4.3.2 不同场地的谱比统计分析第60-65页
        4.3.3 不同震中距的谱比统计分析第65-70页
        4.3.4 主震近场上下盘的谱比统计分析第70-75页
    4.4 本章小结第75-78页
第五章 竖向反应谱特征参数的统计分析第78-104页
    5.1 反应谱标定的示例和标定结果第79-88页
    5.2 竖向反应谱特征参数统计分析第88-96页
        5.2.1 竖向反应谱平台值的统计分析第89-92页
        5.2.2 竖向反应谱特征周期的统计分析第92-94页
        5.2.3 竖向反应谱衰减指数的统计分析第94-96页
    5.3 不同震中距的竖向反应谱特征参数统计分析第96-101页
        5.3.1 二类场地不同震中距的竖向反应谱特征参数统计分析第96-100页
        5.3.2 主震近场上下盘的竖向反应谱特征参数统计分析第100-101页
    5.4 本章小结第101-10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4-108页
    6.1 结论第104-105页
    6.2 展望第105-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作者简介第11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11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14-116页
附录 芦山地震主震36组三分量时程记录第116-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AZChina地震应急快速评估技术研究及系统建设
下一篇:电磁式振动台土动力试验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