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与农户贷款风险防控相关的国外研究成果 | 第10-12页 |
1.2.1.1 风险防控思想 | 第10-11页 |
1.2.1.2 农村贷款的信用风险和信贷瓶颈 | 第11页 |
1.2.1.3 担保理论 | 第11-12页 |
1.2.2 与农户贷款风险防控相关的国内研究成果 | 第12-14页 |
1.2.2.1 个人贷款风险研究 | 第12页 |
1.2.2.2 信用风险评估研究 | 第12页 |
1.2.2.3 国内担保理论 | 第12-13页 |
1.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1.4.1 论文创新点 | 第15页 |
1.4.2 论文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HT县农行农户贷款发展现状及风险点分析 | 第16-24页 |
2.1 HT县农行农户贷款风险防控发展状况及风险防控分析 | 第16-20页 |
2.1.1 HT县农行农户贷款风险防控发展状况 | 第16-18页 |
2.1.2 HT县农行农户贷款风险防控发展风险点分析 | 第18-20页 |
2.2 HT县农行农户贷款从业人员结构状况 | 第20-24页 |
2.2.1 HT县农行员工结构分析 | 第20-22页 |
2.2.2 HT县农行农户贷款从业人员内部结构风险点分析 | 第22-24页 |
第三章 HT县农行农户贷款风险评价的优化 | 第24-30页 |
3.1 HT县农行农户贷款风险评价研究 | 第24-26页 |
3.1.1 HT县农行原农户贷款风险评价体系 | 第24-25页 |
3.1.2 HT县农行目前构建的农户贷款风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3.1.2.1 HT县农行农户贷款风险评价指标权重占比不到位 | 第25-26页 |
3.1.2.2 HT县农行农户贷款风险评价指标不完整,且存在重复 | 第26页 |
3.1.2.3 HT县农行农户贷款风险评价体系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页 |
3.2 农户贷款风险评价体系的创新优化 | 第26-28页 |
3.3 HT县农行农户贷款新风险评价体系客户举例 | 第28-30页 |
第四章 HT县农行农户贷款风险防控措施 | 第30-38页 |
4.1 创新农户贷款风险防控过程 | 第30-33页 |
4.2 农户贷款风险防控人员完善 | 第33-34页 |
4.3 创新农户贷款业务 | 第34-36页 |
4.3.1 以“六和模式”为契机为 | 第34-35页 |
4.3.2 适应农户贷款需求特点,创新担保方式 | 第35-36页 |
4.4 完善农户信息管理,开发低风险农户群体 | 第36页 |
4.5 农户贷款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完善 | 第36-37页 |
4.6 对风险放款举措实施的定期评价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