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古诗词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15页
    一、选题来源、意义及创新之处第9-10页
        (一) 选题来源第9页
        (二) 选题意义第9-10页
        (三) 创新之处第10页
    二、研究综述第10-13页
        (一) 国外研究第10-11页
        (二) 国内研究第11-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一章 古诗词的内涵与特点第15-20页
    一、古诗词的内涵第15-16页
    二、古诗词的特点第16-20页
        (一) 语言凝练,含蓄优美第16-17页
        (二) 形象鲜明,意象典型第17-18页
        (三) 丰富典雅,意境悠远第18页
        (四) 内涵深刻,意味深长第18-20页
第二章 《生活与哲学》教学中运用古诗词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第20-27页
    一、可行性:古诗词中蕴含的哲学智慧第20-24页
        (一) 朴素唯物主义第20-21页
        (二) 准辩证法思想第21-22页
        (三) 社会历史观第22页
        (四) 人生价值观第22-24页
    二、必要性:古诗词运用于《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价值第24-27页
        (一) 学科交融,激发学生兴趣第24页
        (二) 直观通俗,利于知识掌握第24-25页
        (三) 陶冶情操,塑造高尚人格第25-26页
        (四) 富有美感,提高教学艺术第26-27页
第三章 古诗词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第27-34页
    一、取得成果第27-28页
        (一) 打造诗意课堂第27-28页
        (二) 助于学生理解第28页
    二、存在问题第28-31页
        (一) 运用形式缺新意第28-29页
        (二) 学生参与度不高第29-31页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1-34页
        (一) 应试教育的现实第31页
        (二) 教师能力的限制第31-32页
        (三) 学生主体的缺失第32-34页
第四章 古诗词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运用原则与策略第34-47页
    一、运用原则第34-36页
        (一) 思想性与趣味性结合第34页
        (二) 普遍性与典型性结合第34-35页
        (三) 适度性第35-36页
    二、运用策略第36-47页
        (一) 转变运用理念第36-38页
            1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第36-37页
            2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第37-38页
        (二) 提高运用水平第38-42页
            1 课前精心筛选第38-39页
            2 课堂巧妙镶嵌第39-41页
                (1) 未成曲调先有情第39-40页
                (2) 便引诗情到碧霄第40-41页
                (3) 曲虽终而意犹存第41页
            3 课后灵活练习第41-42页
        (三) 创新运用模式第42-47页
            1 整合其他课程资源第42-44页
            2 游戏活跃课堂氛围第44-45页
            3 活学活用原创诗歌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附录一:哲理古诗词举隅第52-54页
附录二:《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古诗词的运用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第54-55页
附录三:《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古诗词的运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新媒体对思想政治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生活与哲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哲学素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