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句法论文

基于标注语料库的一价动词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0 前言第11-16页
    0.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3页
    0.2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第13页
    0.3 语料来源和语料筛选第13-14页
    0.4 结构安排和术语界定第14-16页
第1章 “句法—语义”接口和一价动词的研究现状第16-28页
    1.1 “句法—语义”接口研究现状第16-24页
        1.1.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6-21页
        1.1.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第21-24页
    1.2 汉语一价动词研究现状第24-27页
        1.2.1 动词配价的性质和一价动词的确定方法第24-25页
        1.2.2 与一价动词相关的句法语义研究第25-27页
    1.3 小结第27-28页
第2章 “句法—语义”接口研究的思路和语料库建构第28-35页
    2.1 “句法—语义”接口的研究思路第28-29页
    2.2 “句法—语义”接口标注语料库的建构第29-34页
        2.2.1 语料库介绍第29页
        2.2.2 筛选标准第29-30页
        2.2.3 标注规范第30-33页
        2.2.4 标注实例分析第33-34页
    2.3 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一价动词子场的词汇语义分析第35-55页
    3.1 一价动词义场研究对象的筛选第35-41页
        3.1.1 筛选原则第35-36页
        3.1.2 筛选方法第36页
        3.1.3 词表构建第36-40页
        3.1.4 对象确定第40-41页
    3.2 一价动词义场的词汇义征分析第41-49页
        3.2.1 动作类子场第41-44页
        3.2.2 状态类子场第44-47页
        3.2.3 心理类子场第47-49页
    3.3 一价动词义场的范畴义征分析第49-53页
        3.3.1 句法范畴义征的相关研究第49-50页
        3.3.2 句法范畴义征标记集第50-51页
        3.3.3 一价动词范畴义征分析第51-53页
    3.4 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一价动词的“词汇—角色范畴”衔接研究第55-70页
    4.1 “词汇单位—范畴义征”的衔接第55-66页
        4.1.1 动作类子场的衔接研究第55-59页
        4.1.2 状态类子场的衔接研究第59-63页
        4.1.3 心理类子场的衔接研究第63-66页
    4.2 “范畴义征—角色范畴”的衔接第66-68页
        4.2.1 动作类子场的衔接研究第66-67页
        4.2.2 状态类子场的衔接研究第67-68页
        4.2.3 心理类子场的衔接研究第68页
    4.3 小结第68-70页
第5章 一价动词“句法—语义”接口的角色排序模型和映射机制考察第70-152页
    5.1 一价动词语义子场的语义角色的排序模型第70-136页
        5.1.1 一价动词动作类义场的角色排序模型第70-97页
        5.1.2 一价动词状态类义场的角色排序模型第97-114页
        5.1.3 一价动词心理类义场的角色排序模型第114-136页
    5.2 一价动词语义子场的语义角色的映射机制第136-150页
        5.2.1 角色映射频率分析第136-143页
        5.2.2 角色映射机制分析第143-150页
    5.3 小结第150-152页
第6章 “句法—语义”接口中“词汇—句法”的互动制约第152-159页
    6.1 词汇语义对句法结构的制约第152-155页
        6.1.1 词汇语义对组合对象的制约第152-153页
        6.1.2 词汇语义对外层角色的制约第153-155页
    6.2 句法结构对词汇语义的制约和影响第155-158页
        6.2.1 句法结构对词汇语义的需求限制第155-156页
        6.2.2 句法结构引发的词汇语义变化第156-158页
    6.3 小结第158-159页
结语第159-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67页
致谢第167-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MR的中文句子语义标注及统计分析
下一篇:巴克洛夫斯基的语义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