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提高初中生对网络伪科学的辨别能力的行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1.2.1 对伪科学的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对网络伪科学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对信息辨别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4 提高学生伪科学辨别能力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创新之处第14页
    1.4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第14-16页
        1.4.1 研究对象第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2章 伪科学的界定及其表现形式第16-23页
    2.1 伪科学的界定第16-21页
        2.1.1 理论基础: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标准第16-19页
        2.1.2 伪科学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9-21页
    2.2 伪科学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形式第21-23页
        2.2.1 伪科学的主要特征第21页
        2.2.2 伪科学的主要表现形式第21-23页
第3章 辨别伪科学的方法第23-26页
    3.1 辨别的界定第23页
    3.2 辨别伪科学的方法第23-26页
        3.2.1 科学实验检验与信息资料查询第23-24页
        3.2.2 经验与逻辑分析第24页
        3.2.3 “金钱标准”第24-26页
第4章 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案例第26-60页
    4.1 “智辨网络中的伪科学”活动课程设计第26-28页
        4.1.1 活动课程第26-27页
        4.1.2 活动课程设计第27-28页
    4.2 活动课程的评价第28-32页
        4.2.1 课程本身的评价第28-29页
        4.2.2 学生学业评价第29-32页
    4.3 活动课程实施案例第32-50页
    4.4 活动课程的案例分析第50-51页
    4.5 活动课程效果分析第51-60页
        4.5.1 学生对伪科学理论部分掌握情况第51-54页
        4.5.2 学生对伪科学实例辨别能力情况第54-58页
        4.5.3 结合访谈了解学生对伪科学的态度情况第58-60页
第5章 结论与反思第60-62页
    5.1 结论第60-61页
    5.2 反思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第65-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校本课程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提高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行为目标理论下5E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有丝分裂》一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