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7-8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8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8-9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9-1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2章 文献研究 | 第11-17页 |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2.1.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2.1.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2.2.1 关于动态生成 | 第13-14页 |
2.2.2 关于课堂生成性资源 | 第14-15页 |
2.3 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特征 | 第15-17页 |
2.3.1 动态生成性 | 第15页 |
2.3.2 主题依赖性 | 第15-16页 |
2.3.3 价值潜在性 | 第16-17页 |
第3章 镇江新区初中生物学教师生成性教学能力的现状 | 第17-23页 |
3.1 问卷分析 | 第17-18页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17页 |
3.1.2 样本的选取与获得 | 第17-18页 |
3.1.3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 第18页 |
3.2 初中生物学教师生成性教学能力的现状分析 | 第18-21页 |
3.2.1 教师理解生成性教学理论现状分析 | 第18-20页 |
3.2.2 教师教学认识能力现状分析表 | 第20-21页 |
3.3 调查结论 | 第21-23页 |
第4章 生物学课堂教学生成案例及评析 | 第23-34页 |
4.1 生成性资源来源分析 | 第23-27页 |
4.1.1 学生因素来源 | 第23页 |
4.1.2 教师因素来源 | 第23-24页 |
4.1.3 课堂因素来源 | 第24-25页 |
4.1.4 文本因素来源 | 第25页 |
4.1.5 环境因素来源 | 第25-26页 |
4.1.6 生物实验因素来源 | 第26-27页 |
4.2 概念教学案例及评析 | 第27-30页 |
4.3 实验教学案例及评析 | 第30-34页 |
第5章 初中生物学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第34-39页 |
5.1 初中生物学生成性资源的开发途径 | 第34-35页 |
5.1.1 对话中开发生成 | 第34页 |
5.1.2 拓展中开发生成 | 第34页 |
5.1.3 学生的错误中开发生成 | 第34页 |
5.1.4 课后习题中开发生成 | 第34页 |
5.1.5 生活实际中开发生成 | 第34-35页 |
5.1.6 课后小实验中开发生成 | 第35页 |
5.2 初中生物学生成性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 第35-39页 |
5.2.1 提高职业素养,加强“生成性”的认识和理解 | 第36-37页 |
5.2.2 改进教学方式,营造宽松课堂氛围 | 第37页 |
5.2.3 弹性预设,不断反思,专业成长 | 第37-39页 |
结束语 | 第39页 |
反思与不足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