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主题模型的程序理解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1 软件维护第9-10页
        1.1.2 程序理解第10-11页
    1.2 论文工作第11-12页
        1.2.1 研究内容第11页
        1.2.2 研究关键点第11-12页
    1.3 论文结构第12-13页
    1.4 本章小结第13-15页
第二章 研究现状第15-21页
    2.1 主题模型第15页
    2.2 主题模型在软件维护与演化中的应用第15-19页
        2.2.1 主题模型应用于源代码理解第16-17页
        2.2.2 主题模型应用于特征定位第17页
        2.2.3 主题模型应用于软件缺陷预测第17页
        2.2.4 主题模型应用于开发者推荐第17-18页
        2.2.5 主题模型应用于可跟踪性链接恢复第18页
        2.2.6 主题模型应用于重构第18页
        2.2.7 主题模型应用于软件历史库理解第18-19页
        2.2.8 主题模型应用于软件回归测试第19页
    2.3 主题模型应用中的限制因素第19-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基于主题模型的包层次聚类第21-35页
    3.1 基本知识第21-22页
    3.2 包聚类技术第22-27页
        3.2.1 分析包的规模第23页
        3.2.2 基于LDA提取的特征提取第23-26页
        3.2.3 大规模包中的类文件聚类第26-27页
    3.3 包聚类实验研究第27-34页
        3.3.1 实验环境第28页
        3.3.2 实验对象第28页
        3.3.3 参数设置第28-29页
        3.3.4 验证方法第29-30页
        3.3.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0-34页
    3.4 有效性威胁第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基于层次主题模型的程序理解第35-45页
    4.1 基本知识第35-36页
    4.2 程序特征树构造技术第36-39页
        4.2.1 预处理源代码第37-38页
        4.2.2 利用hLDA为语料库建模第38页
        4.2.3 可视化层次来辅助理解第38-39页
    4.3 例子分析第39-41页
    4.4 实验研究第41-44页
        4.4.1 实验环境第41页
        4.4.2 实验对象第41页
        4.4.3 参数设置第41页
        4.4.4 验证和衡量方法第41-42页
        4.4.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2-44页
    4.5 实验有效性威胁第44页
    4.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基于相关主题模型的程序理解第45-57页
    5.1 基本知识第45-46页
    5.2 使用相关主题模型建立程序网络第46-49页
        5.2.1 预处理第46-47页
        5.2.2 相关主题模型建模第47-48页
        5.2.3 生成程序网络第48-49页
        5.2.4 推荐相关类第49页
    5.3 实验评估第49-55页
        5.3.1 实验环境第49-50页
        5.3.2 实验对象第50页
        5.3.3 参数设置第50页
        5.3.4 实验验证过程第50页
        5.3.5 实验结果第50-55页
    5.4 实验有效性威胁第55页
    5.5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6.1 工作总结第57页
    6.2 未来工作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7页
致谢第67-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第69-71页
    一、发表学术论文第69页
    二、参加科研项目第69-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识别
下一篇:南非环境权司法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