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识别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1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页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1 选题的背景第9-10页
        1.2.2 选题的意义第10页
    1.3 文献综述第10-12页
        1.3.1 国内研究动态第10-12页
        1.3.2 个人观点第12页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第12-14页
        1.4.1 研究方法第12页
        1.4.2 本文创新第12-14页
第2章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界定第14-23页
    2.1 行政规范性文件界定主要观点第14-16页
        2.1.1. 行政规范性文件为非立法性文件第14-15页
        2.1.2 行政规范性文件等同于规范性文件第15页
        2.1.3 行政规范性文件等同于“红头文件第15-16页
    2.2 相关立法梳理第16-23页
        2.2.1 全国性法律规范对规范性文件范围的规定第17-18页
        2.2.2 地方性法规对规范性文件范围的规定第18-20页
        2.2.3 地方政府规章对规范性文件范围的规定第20-23页
第3章 行政规范性文件现行识别标准第23-29页
    3.1 识别标准的构成——共同要素与差别要素第23-24页
        3.1.1 共同要素第23页
        3.1.2 差别要素第23-24页
    3.2 现有识别标准类型第24-26页
        3.2.1“2+1”识别标准第24页
        3.2.2“2+2”识别标准第24-25页
        3.2.3“2+3”识别标准第25-26页
    3.3 主流识别标准的评述第26-29页
        3.3.1“2+1”识别标准的评述第26页
        3.3.2“2+2”识别标准的评述第26-27页
        3.3.3“2+3”识别标准的评述第27-29页
第4章 行政规范性文件识别标准的重构第29-37页
    4.1 复合标准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29-32页
        4.1.1 复合标准的理论意义第29-30页
        4.1.2 复合标准的现实意义第30-32页
    4.2 复合标准的基本框架第32-34页
        4.2.1“2+2”复合识别标准公式第32-33页
        4.2.2 复合识别标准具体要素第33-34页
    4.3 复合识别标准与合法性标准的关系第34-36页
        4.3.1 复合识别标准与合法性标准的关联第34-35页
        4.3.2 复合识别标准与合法性标准的区别第35-36页
    4.4 复合标准与行政规范性文件概念的重构第36-37页
第5章 行政规范性文件识别标准的具体应用第37-43页
    5.1 识别标准在会议纪要的应用第37-38页
        5.1.1 会议纪要的含义第37页
        5.1.2 会议纪要构成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标准第37-38页
    5.2 识别标准在行政规划中的应用第38-39页
        5.2.1 行政规划的分类第38-39页
        5.2.2 行政规划构成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标准第39页
    5.3 识别标准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应用第39-41页
        5.3.1 重大行政决策的含义第39-40页
        5.3.2 重大行政决策构成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标准第40-41页
    5.4 识别标准在三定方案中的应用第41-43页
        5.4.1 三定方案的含义第41页
        5.4.2 三定方案构成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标准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本体的旅游知识组织与推荐系统
下一篇:基于主题模型的程序理解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