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9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6页 |
二、研究目标 | 第6-7页 |
三、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7-8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8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一) 学龄前儿童 | 第9页 |
(二) 学龄前儿童社会化 | 第9-10页 |
二、动画片与学龄前儿童社会化的理论基础 | 第10-12页 |
(一) 艾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第10-11页 |
(二) 格伯纳的培养理论 | 第11页 |
(三) 使用和满足理论 | 第11-12页 |
三、动画片与学龄前儿童社会化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 关于动画片的研究 | 第12-13页 |
(二) 动画片与儿童发展的研究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动画片对学龄前儿童社会化影响的调查研究设计 | 第16-18页 |
一、研究的文本 | 第16页 |
二、调查的对象 | 第16页 |
三、调查内容 | 第16-17页 |
四、问卷的实施 | 第17-18页 |
第三章 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第18-52页 |
一、学龄前儿童接触动画片的特点分析 | 第18-21页 |
(一) 接触的“低龄化” | 第18页 |
(二) 接触的高频度 | 第18-19页 |
(三) 接触的高强度 | 第19-20页 |
(四) 对动画题材的不同偏好 | 第20-21页 |
二、动画片与学龄前儿童社会性行为调查分析 | 第21-38页 |
(一) 动画片与学龄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习得 | 第21-27页 |
(二) 动画片与学龄前儿童反社会行为的滋生 | 第27-34页 |
(三) 儿童社会性行为受动画片影响的原因分析 | 第34-38页 |
三、动画片与学龄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调查分析 | 第38-47页 |
(一) 动画片中性别角色塑造分析 | 第38-40页 |
(二) 学龄前儿童对动画角色的评价分析 | 第40-44页 |
(三) 动画片对学龄前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影响的分析 | 第44-47页 |
四、动画片与学龄前儿童职业观的调查分析 | 第47-52页 |
(一) 学龄前儿童的职业期待与标准分析 | 第47-49页 |
(二) 动画片对学龄前儿童职业观的影响分析 | 第49-52页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52-60页 |
一、主要的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二、动画片对学龄前儿童社会化影响的反思 | 第53-60页 |
(一) 家长的引导 | 第53-55页 |
(二) 教师的教育 | 第55-57页 |
(三) 动画制作者创作自觉性提升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件A 调查问卷 | 第63-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