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第一章 顾炎武“众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 第12-21页 |
第一节 顾炎武“众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2-16页 |
一、经济背景 | 第12-13页 |
二、政治背景 | 第13-14页 |
三、文化背景 | 第14-15页 |
四、顾炎武个人成长经历 | 第15-16页 |
第二节 顾炎武“众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一、明清“新民本”思想中的重民思想 | 第17-18页 |
二、明清“新民本”思想中的养民思想 | 第18页 |
三、明清“新民本”思想中的富民思想 | 第18-19页 |
四、明清“新民本”思想中的教民思想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顾炎武“众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 第21-30页 |
第一节 顾炎武“众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1-27页 |
一、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 第21-23页 |
二、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 第23-27页 |
第二节 顾炎武“众治”思想的影响 | 第27-30页 |
一、比较顾炎武众治思想与中世纪西方地方行政制度二、顾氏之后有关分权众治思想的发展 | 第27-29页 |
三、近代中国分权众治思想的社会实践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顾炎武分权众治思想的启示意义 | 第30-40页 |
第一节 提高民众对政治权力行使过程的参与 | 第30-33页 |
一、政治行为接受民众舆论监督 | 第30-32页 |
二、培育良性的参与性政治文化环境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分权制约权力腐败 | 第33-36页 |
一、领导干部无论官大官小都应受到监督 | 第33-34页 |
二、提高对领导干部品德教育的重视 | 第34-36页 |
第三节 促进国家权力间的平衡稳定 | 第36-40页 |
一、建立以权力的制约监督为基础的防错纠错机制 | 第36-37页 |
二、增强地方政府的权力 | 第37-38页 |
三、完善地方政府监督体系 | 第38-40页 |
结束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一、著作类 | 第41-42页 |
二、期刊类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历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