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9-20页 |
·稻瘟病无毒基因的研究 | 第10-18页 |
·无毒基因的克隆 | 第10-14页 |
·无毒基因的功能 | 第14-15页 |
·无毒基因与抗病基因的互作模式 | 第15-17页 |
·研究无毒基因的意义 | 第17-18页 |
·预测特异基因的功能分析在81278 无毒基因研究中的意义 | 第18-20页 |
·特异基因与无毒基因的关系 | 第18页 |
·FJ81278 中无毒基因簇Avr-Pi1、Avr-Pi2 和Avr-Pi4a 的定位 | 第18-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41页 |
·供试菌株、水稻品种及载体质粒 | 第20-21页 |
·供试菌株 | 第20页 |
·实验所用水稻品种 | 第20页 |
·供试载体质粒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41页 |
·致病性测定 | 第21-23页 |
·培养基 | 第23-24页 |
·稻瘟病菌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24-25页 |
·小量质粒DNA 的制备 | 第25页 |
·小量制备BAC DNA | 第25-26页 |
·PCR 扩增及其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26页 |
·PCR 产物的克隆 | 第26页 |
·制备E.coli DH_(5α)感受态细胞 | 第26-27页 |
·细菌转化 | 第27页 |
·过量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7-29页 |
·酵母同源重组 | 第29-31页 |
·稻瘟病菌的遗传转化 | 第31-32页 |
·稻瘟病菌菌丝Total RNA 的提取及检测 | 第32-34页 |
·RT-PCR 反转录 | 第34-35页 |
·稻瘟病菌表型观察 | 第35页 |
·Southern 杂交 | 第35-4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1-59页 |
·81278 中11 个预测特异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1-42页 |
·特异基因的过量表达 | 第42-54页 |
·特异基因过量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2-44页 |
·特异基因的稻瘟病菌阳性转化子的获得及其验证 | 第44-46页 |
·过量表达转化子的表型分析 | 第46-51页 |
·过量表达稻瘟病菌转化子致病性分析 | 第51-54页 |
·BAC 克隆子805L15 序列拼接的完整性验证 | 第54-58页 |
·后代亲本菌株的杂交分析 | 第58-59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9-61页 |
·11 个预测特异基因OE 转化子的表型分析 | 第59页 |
·11 个预测特异基因的功能与无毒基因无关 | 第59页 |
·BAC 克隆子805L15 的拼接完善性 | 第59-60页 |
·FJ81278 基因组序列中特异基因的预测与筛选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