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8页 |
| 1 禾谷镰刀菌的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 ·禾谷镰刀菌的基本特征 | 第10-11页 |
| ·禾谷镰刀菌产生的毒素 | 第11-12页 |
| ·禾谷镰刀菌基因组学的研究 | 第12-13页 |
| 2 Retromer 复合体 | 第13-17页 |
| ·Retromer 复合体在不同物种中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 第13-15页 |
| ·酿酒酵母中的retromer 复合体 | 第13-14页 |
| ·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retromer 复合体 | 第14页 |
| ·哺乳动物中的retromer 复合体 | 第14-15页 |
| ·Retromer 复合体在不同物种中的功能研究 | 第15-17页 |
| ·酵母中retromer 复合体的功能 | 第15-16页 |
| ·模式植物拟南芥中retromer 复合体的功能 | 第16页 |
| ·哺乳动物中retromer 复合体的功能 | 第16-17页 |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34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 ·供试菌株 | 第18页 |
| ·致病性鉴定材料 | 第18页 |
| ·常用培养基 | 第18页 |
| ·抗生素 | 第18-19页 |
| ·常用生化试剂 | 第19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19-34页 |
| ·禾谷镰刀菌retromer 复合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9-20页 |
| ·禾谷镰刀菌retromer 复合体各亚基及其结合受体蛋白的获得 | 第19页 |
| ·禾谷镰刀菌retromer 复合体各亚基的结构域预测 | 第19页 |
| ·禾谷镰刀菌retromer 复合体各亚基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 | 第19页 |
| ·七种真菌中retromer 复合体各亚基同源蛋白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 | 第19-20页 |
| ·基因敲除策略 | 第20页 |
| ·引物设计与PCR 扩增反应 | 第20-21页 |
| ·PCR 产物的纯化 | 第21页 |
| ·TA 克隆 | 第21页 |
| ·Escherichia coli DH5α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第21-22页 |
| ·质粒DNA 的提取 | 第22-23页 |
| ·质粒的酶切与连接 | 第23页 |
| ·禾谷镰刀菌目的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 | 第23-24页 |
| ·禾谷镰刀菌Vps35-GFP 绿色荧光融合互补载体的构建 | 第24-26页 |
| ·禾谷镰刀菌Vps26-RFP 红色荧光融合互补载体的构建 | 第26-27页 |
| ·禾谷镰刀菌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27页 |
| ·禾谷镰刀菌原生质体转化 | 第27页 |
| ·禾谷镰刀菌基因组DNA 的快速提取 | 第27-28页 |
| ·禾谷镰刀菌KO 突变体的初步筛选与鉴定 | 第28页 |
| ·CTAB 法提取禾谷镰刀菌基因组DNA | 第28-29页 |
| ·Southern Blot | 第29-31页 |
| ·探针标记与效价 | 第29-30页 |
| ·DNA 转印 | 第30页 |
| ·杂交过程 | 第30页 |
| ·显色过程 | 第30-31页 |
| ·DNA 的二次杂交 | 第31页 |
| ·禾谷镰刀菌菌丝体total RNA 的提取及检测 | 第31页 |
| ·反转录PCR(RT-PCR) | 第31-32页 |
| ·禾谷镰刀菌菌落生长速度测定 | 第32页 |
| ·禾谷镰刀菌产孢量测定 | 第32页 |
| ·禾谷镰刀菌孢子萌发率测定 | 第32页 |
| ·禾谷镰刀菌有性交配鉴定 | 第32-33页 |
| ·小麦麦穗室内离体单花注射接种鉴定致病性 | 第33页 |
| ·小麦胚芽鞘接种鉴定致病性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50页 |
| 1 生物信息学结果及分析 | 第34-37页 |
| ·禾谷镰刀菌retromer 复合体各亚基及其结合受体蛋白的获得 | 第34页 |
| ·禾谷镰刀菌retromer 复合体各亚基的结构域分析 | 第34-35页 |
| ·禾谷镰刀菌retromer 复合体各亚基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 | 第35-36页 |
| ·七种真菌中retromer 复合体各亚基同源蛋白的系统进化关系 | 第36-37页 |
| 2 禾谷镰刀菌retromer 复合体各亚基及其受体蛋白的功能分析 | 第37-50页 |
| ·禾谷镰刀菌retromer 复合体各亚基KO 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 第37-39页 |
| ·禾谷镰刀菌VPS35 基因KO 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 第37-38页 |
| ·PCR 扩增初筛 | 第37页 |
| ·Southern blot 验证 | 第37页 |
| ·RT-PCR(反转录PCR)验证 | 第37-38页 |
| ·禾谷镰刀菌retromer 复合体其它4 个亚基KO 突变体的筛选 | 第38-39页 |
| ·禾谷镰刀菌retromer 复合体各亚基KO 突变体的表型分析 | 第39-45页 |
| ·Retromer 复合体各亚基的KO 突变体对菌丝营养生长的影响 | 第39-40页 |
| ·Retromer 复合体各亚基的KO 突变体对分生孢子的影响 | 第40-42页 |
| ·Retromer 复合体各亚基的KO 突变体对有性生殖的影响 | 第42-44页 |
| ·Retromer 复合体各亚基的KO 突变体对致病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 ·禾谷镰刀菌Vps10 受体蛋白KO 突变体的筛选与表型分析 | 第45-46页 |
| ·禾谷镰刀菌VPS35 和VPS26 荧光融合互补菌株的筛选及表型分析 | 第46-48页 |
| ·VPS35 KO 突变体GFP-融合互补菌株的筛选及表型分析 | 第47-48页 |
| ·VPS26 KO 突变体RFP-融合互补菌株的筛选及表型分析 | 第48页 |
| ·禾谷镰刀菌Vps35 蛋白在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定位观察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0-53页 |
| 1 结论与讨论 | 第50-52页 |
| 2 后续研究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 附录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