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3页 |
1 柑橘寄生线虫种类研究概况 | 第11-21页 |
·柑橘上重要寄生线虫种类 | 第12-16页 |
·柑橘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 | 第12页 |
·相似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 | 第12-13页 |
·根腐线虫(Pratylenchus spp.) | 第13-14页 |
·柑橘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 | 第14-16页 |
·根结线虫分类现状 | 第16-21页 |
·传统分类鉴定 | 第16-17页 |
·同工酶电泳鉴定 | 第17页 |
·根结线虫分子生物学分类和检测 | 第17-21页 |
2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3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柑橘根部1 种根结线虫的鉴定 | 第23-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32页 |
·采集地点 | 第23页 |
·症状观察及样本的采集 | 第23页 |
·根结线虫的分离 | 第23-24页 |
·根结线虫种群的纯化与保存 | 第24页 |
·线虫标本的固定与观测 | 第24-26页 |
·寄主范围测定 | 第26页 |
·同工酶电泳 | 第26-28页 |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8-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51页 |
·为害症状 | 第32-33页 |
·测量值及形态描述 | 第33-42页 |
·雌虫 | 第33-38页 |
·雄虫 | 第38-40页 |
·二龄幼虫 | 第40-41页 |
·卵 | 第41-42页 |
·鉴别特征及与其他相近种的区别 | 第42-44页 |
·鉴别特征 | 第42页 |
·与其他相近种的区别 | 第42-44页 |
·寄主范围及根结严重度分级 | 第44-46页 |
·酯酶与苹果酸酶谱分析 | 第46-47页 |
·IT51-5.85-IT52 区和D2-D3 区PCR 扩增、测序及比对分析 | 第47-51页 |
3 讨论 | 第51-54页 |
·形态学的鉴定 | 第51页 |
·顺昌根结线虫引起的根结症状特点 | 第51-52页 |
·酯酶与苹果酸酶谱法鉴定 | 第52页 |
·分子生物学鉴定与系统发育树分析 | 第52-54页 |
第三章 柑橘根部其他植物寄生线虫的鉴定 | 第54-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线虫种群的采集与保存 | 第54页 |
·线虫的分离 | 第54-55页 |
·线虫的杀死与固定 | 第55页 |
·观察样本的制作 | 第55-56页 |
·属、种的鉴定 | 第56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56-65页 |
·柑橘根部主要线虫种类 | 第56-65页 |
·假强壮螺旋线虫 Helicotylenchus pseudorobustus Golden,1956 | 第56-58页 |
·小型拟鞘线虫 Hemicriconemoides minor Brzeski & Reay, 1982 | 第58-60页 |
·布科维纳针线虫 Paratylenchus bukowinensis Micoletzky, 1922 | 第60-62页 |
·美洲剑线虫 Xiphinema americanum group(图 2.5) | 第62-64页 |
·湖南剑线虫 Xiphinema hunaniense Wang&Wu,1992(图 2.6) | 第64-65页 |
3 讨论 | 第65-66页 |
第四章 总结及展望 | 第66-67页 |
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 第66页 |
2. 下一步需要开展工作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7页 |
附录一:溶液配制 | 第77-79页 |
附录二:ITS 区序列比对结果 | 第79-86页 |
附录三:D2-D3 区序列比对结果 | 第86-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