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4页 |
第一章 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改革的法律分析 | 第14-27页 |
第一节 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的概念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的原因 | 第16-22页 |
一、 非互助化的国际潮流 | 第16-18页 |
二、 期货交易所间的兼并合作 | 第18-20页 |
三、 场外市场的竞争冲击 | 第20-21页 |
四、 内部利益的转变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的实质 | 第22-27页 |
一、 非互助化改革前后的特征对比 | 第23-24页 |
二、 非互助化改革的实质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带来的法律问题 | 第27-36页 |
第一节 公司制期货交易所利益冲突的根源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公司制期货交易所利益冲突的种类 | 第28-30页 |
一、 交易所商业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 第28-29页 |
二、 交易所股东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 第29-30页 |
三、 交易所会员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 第30页 |
第三节 公司制期货交易所利益冲突的表现——法律问题 | 第30-36页 |
一、 实施歧视待遇 | 第30-32页 |
二、 放松监管力度 | 第32-33页 |
三、 从事风险经营 | 第33-34页 |
四、 进行垄断和反竞争活动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期货交易所非互助化法律问题的解决途径 | 第36-46页 |
第一节 解决途径之一——创新结构设计 | 第36-38页 |
一、 双重法人性质模式的国际借鉴 | 第36-37页 |
二、 双重法人性质模式的意义 | 第37-38页 |
第二节 解决途径之二——细化公司治理 | 第38-41页 |
一、 股权限制制度 | 第38-40页 |
二、 独立董事制度 | 第40-41页 |
第三节 解决途径之三——变革自律职能 | 第41-43页 |
一、 变革自律职能的国际借鉴 | 第41-42页 |
二、 变革自律职能的意义 | 第42-43页 |
第四节 解决途径之四——强化政府监管 | 第43-46页 |
一、 强化政府监管的国际借鉴 | 第44页 |
二、 强化政府监管的意义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我国期货交易所组织性质的发展 | 第46-57页 |
第一节 我国期货交易所的发展沿革 | 第46-48页 |
一、 期货交易所尝试阶段 | 第46-47页 |
二、 期货交易所整顿阶段 | 第47页 |
三、 期货交易所重新发展阶段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我国期货交易所组织性质的现状 | 第48-52页 |
一、 我国期货交易所现有的组织性质 | 第48-49页 |
二、 我国期货交易所组织性质的疑问 | 第49-52页 |
第三节 我国期货交易所组织性质的完善 | 第52-57页 |
一、 我国期货交易所的改革动力 | 第52-54页 |
二、 完善现有期货交易所的组织性质 | 第54-55页 |
三、 预留非互助化改革的法律空间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