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以临夏地区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地质灾害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研究区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 第15-21页 |
2.1 气象水文 | 第15页 |
2.2 地形地貌 | 第15-16页 |
2.3 土壤植被 | 第16-17页 |
2.4 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 第17-18页 |
2.4.1 地层岩性 | 第17-18页 |
2.4.2 地质结构 | 第18页 |
2.5 水文地质与人类工程活动 | 第18-20页 |
2.5.1 水文地质 | 第18-19页 |
2.5.2 人类活动 | 第19-2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 第21-39页 |
3.1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 第21-30页 |
3.1.1 泥石流 | 第21-23页 |
3.1.2 滑坡 | 第23-27页 |
3.1.3 不稳定斜坡 | 第27-28页 |
3.1.4 崩塌 | 第28-30页 |
3.2 地质灾害现状评价 | 第30-33页 |
3.2.1 地质灾害现状类型 | 第30-31页 |
3.2.2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 第31-32页 |
3.2.3 地质灾害危害 | 第32-33页 |
3.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第33-38页 |
3.3.1 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价 | 第33-35页 |
3.3.2 灾情及险性评估 | 第35-36页 |
3.3.3 地质灾害点危险性评价 | 第36-37页 |
3.3.4 重要地质灾害点危险性评价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 | 第39-59页 |
4.1 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及分区评价 | 第39-43页 |
4.1.1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 | 第39页 |
4.1.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39-43页 |
4.2 评价指标量化 | 第43-47页 |
4.2.1 发育因子 | 第43-44页 |
4.2.2 基础因子 | 第44-46页 |
4.2.3 诱发因子 | 第46-47页 |
4.3 易发程度等级划分 | 第47-48页 |
4.4 地质灾害易发分区结果与分区评价 | 第48-53页 |
4.4.1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 | 第49-51页 |
4.4.2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 | 第51-52页 |
4.4.3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 | 第52-53页 |
4.5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及分区评价 | 第53-58页 |
4.5.1 分区流程与方法 | 第53-54页 |
4.5.2 危险性等级阈值的确定 | 第54-56页 |
4.5.3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及评价 | 第56-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页 |
5.2 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