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9页 |
第一章 即兴曲体裁历史发展及舒伯特即兴曲创作概述 | 第9-13页 |
第一节 即兴曲的起源及发展 | 第9-10页 |
第二节 舒伯特创作风格的一般特点 | 第10-11页 |
第三节 即兴曲的一般特点(以舒伯特、肖邦、福雷作品为参照) | 第11-12页 |
第四节 即兴曲在舒伯特创作中的地位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舒伯特体裁特点综合分析 | 第13-24页 |
第一节 曲式 | 第13-16页 |
一、主题选择及发展 | 第13-15页 |
二、过渡与连接 | 第15-16页 |
三、尾声 | 第16页 |
第二节 织体 | 第16-18页 |
一、三连音节奏音型 | 第16-17页 |
二、音型化织体 | 第17页 |
三、内声部和声层 | 第17页 |
四、圣咏式柱式和声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声部与声部线条 | 第18-19页 |
一、双重声部线条 | 第18页 |
二、多声部线条 | 第18页 |
三、低音线条 | 第18-19页 |
四、内声部线条 | 第19页 |
五、上下辅助音线条 | 第19页 |
第四节 调性与和声 | 第19-24页 |
一、调性布局 | 第19-21页 |
二、远关系转调手法 | 第21页 |
三、首尾调性布局 | 第21页 |
四、具体和弦的使用 | 第21-22页 |
五、四五度功能圈 | 第22-23页 |
六、在音部之间调性布局及手法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即兴曲创编经验运用到即兴曲课题训练与实践 | 第24-33页 |
第一节 模仿-训练 | 第24-25页 |
一、对动机(音乐形象)的塑造与模仿 | 第24-25页 |
二、动机的发展 | 第25页 |
第二节 如何在即兴创作与演奏中进行风格模仿训练 | 第25-28页 |
第三节 教学实践案例 | 第28-33页 |
余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附录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