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域下我国体验式真人秀节目研究--以《咱们穿越吧》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2-19页 |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1.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2.研究目的 | 第13页 |
3.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体验”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2.体验式真人秀研究 | 第15-16页 |
3.案例研究 | 第16页 |
(三)研究内容框架 | 第16-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五)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1.创新点 | 第17-18页 |
2.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一、我国体验式真人秀节目概述 | 第19-28页 |
(一)体验式真人秀节目的界定 | 第19-21页 |
1.真人秀节目界定 | 第19-20页 |
2.“体验”界定 | 第20-21页 |
3.体验式真人秀节目界定 | 第21页 |
(二)体验式真人秀节目的兴起原因 | 第21-25页 |
1.体验经济时代的产物 | 第21-22页 |
2.创新真人秀节目形态 | 第22页 |
3.顺应中国传统文化 | 第22-23页 |
4.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 | 第23-24页 |
5.平衡媒介生态环境 | 第24-25页 |
(三)体验式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1.起步期 | 第25页 |
2.发展期 | 第25页 |
3.繁荣期 | 第25-26页 |
(四)体验式真人秀节目的普遍特征 | 第26-28页 |
1.角色具有假定性 | 第26-27页 |
2.善于利用“陌生化效果” | 第27页 |
3.重视社会教化功能 | 第27-28页 |
二、我国体验式真人秀《咱们穿越吧》节目分析 | 第28-47页 |
(一)传播主体分析 | 第28-30页 |
1.频道定位 | 第28-29页 |
2.内容定位 | 第29页 |
3.形式定位 | 第29-30页 |
(二)传播内容分析 | 第30-39页 |
1.题材创新、凸显文化 | 第30-31页 |
2.本土改造、提升质量 | 第31-32页 |
3.内容真实、还原历史 | 第32-35页 |
4.明星参与、扩大影响 | 第35-38页 |
5.穿插游戏、增加乐趣 | 第38-39页 |
(三)传播媒介分析 | 第39-40页 |
1.电视媒体 | 第39页 |
2.网络媒体 | 第39-40页 |
3.新媒体 | 第40页 |
(四)传播受众分析 | 第40-43页 |
1.受众群体特征 | 第40-41页 |
2.受众多元需求 | 第41-43页 |
(五)传播效果分析 | 第43-47页 |
1.寓教于乐 | 第44页 |
2.文化传承 | 第44-45页 |
3.正向引导 | 第45-47页 |
三、我国体验式真人秀《咱们穿越吧》节目存在的问题 | 第47-54页 |
(一)传播内容吸引力不足 | 第47-48页 |
1.环节设置同质化 | 第47-48页 |
2.嘉宾角色定位模糊 | 第48页 |
(二)传播媒介影响力不强 | 第48-49页 |
1.播出平台实力薄弱 | 第49页 |
2.网络同步直播平台影响力弱 | 第49页 |
3.新媒体平台利用不足 | 第49页 |
(三)受众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 | 第49-50页 |
1.节目缺少与受众互动 | 第50页 |
2.侧重嘉宾体验、受众的体验感较弱 | 第50页 |
(四)传播效果欠佳 | 第50-54页 |
1.节目知名度低、没有成为现象级节目 | 第51页 |
2.真人秀节目数量庞大、受众分流严重 | 第51-52页 |
3.意见领袖影响范围小 | 第52-53页 |
4.品牌意识薄弱 | 第53-54页 |
四、我国体验式真人秀《咱们穿越吧》节目的发展对策 | 第54-63页 |
(一)内容为王 | 第54-55页 |
1.环节设置创新、差异化发展 | 第54页 |
2.利用属性议程设置、加深受众印象 | 第54-55页 |
(二)多媒体合力传播 | 第55-57页 |
1.加大宣传、提升卫视知名度 | 第55-56页 |
2.加大网络同步力度、抓住网络收视群体 | 第56页 |
3.利用微博的话题营销、提升节目热度 | 第56-57页 |
(三)满足受众需求 | 第57-59页 |
1.增强与受众互动、实现互动式传播 | 第57-58页 |
2.突出体验者的情感表达、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 | 第58页 |
3.延伸体验产品、加强受众的体验感 | 第58-59页 |
(四)增强传播效果 | 第59-63页 |
1.利用媒介融合、扩大节目影响力 | 第59-60页 |
2.“体验方式”的设计要有创意、吸引受众 | 第60-61页 |
3.借助名人效应、实现意见领袖推动作用 | 第61页 |
4.多种方式打造节目品牌、实现品牌传播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