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45页 |
1.1 DNA的结构 | 第10-18页 |
1.1.1 DNA的二级结构 | 第10-14页 |
1.1.1.1 DNA的B型结构 | 第10-11页 |
1.1.1.2 A-DNA | 第11-12页 |
1.1.1.3 Z-DNA | 第12页 |
1.1.1.4 发卡/十字型结构DNA | 第12-13页 |
1.1.1.5 三链DNA | 第13-14页 |
1.1.2 DNA的G-四链体结构 | 第14-18页 |
1.1.2.1 G-四链体结构 | 第14-15页 |
1.1.2.2. DNA G-四链体结构的多样性 | 第15-17页 |
1.1.2.3 DNA G-四链体的生理作用 | 第17-18页 |
1.2 DNA纳米技术 | 第18-42页 |
1.2.1 功能性DNA分子 | 第21-23页 |
1.2.1.1 适配体 | 第22-23页 |
1.2.1.2 DNA酶 | 第23页 |
1.2.2 DNA纳米机器的组成和种类 | 第23-37页 |
1.2.2.1 DNA纳米机器的组成部件 | 第24-26页 |
1.2.2.2 缓冲液依赖型DNA纳米机器 | 第26-30页 |
1.2.2.3 以DNA链为驱动力的纳米机器 | 第30-37页 |
1.2.3 DNA纳米机器的应用 | 第37-42页 |
1.2.3.1 DNA纳米机器检测系统 | 第37-38页 |
1.2.3.2 DNA纳米机器介导的化学合成 | 第38-40页 |
1.2.3.3 可调控载体 | 第40-41页 |
1.2.3.4 响应平面 | 第41-42页 |
1.3. 微RNA | 第42-45页 |
第二章 课题设计 | 第45-52页 |
2.1 引言 | 第45页 |
2.2 基于分子信标的DNA可扩增纳米机器 | 第45-47页 |
2.2.1 研究背景 | 第45-46页 |
2.2.2 实验设计 | 第46-47页 |
2.3 对G-四链体toehold结构引发的DNA链交换反应的研究 | 第47-52页 |
2.3.1 研究背景 | 第47-48页 |
2.3.2 实验设计 | 第48-52页 |
2.3.2.1 PEG环境下的G-四链体诱导的DNA链交换反应 | 第48-49页 |
2.3.2.2 含错配碱基的G-四链体诱导的DNA链交换反应(GMSD) | 第49-50页 |
2.3.2.3 GMSD反应在的杂交连锁反应中的应用 | 第50-52页 |
第三章 基于分子信标的DNA可扩增纳米机器的研究 | 第52-71页 |
3.1 引言 | 第52页 |
3.2 仪器与试剂 | 第52-55页 |
3.2.1 实验器材及设备 | 第52-53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53页 |
3.2.3 本实验涉及的DNA及RNA链 | 第53-55页 |
3.2.4 缓冲溶液及反应液的配置 | 第55页 |
3.3 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 第55-57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7-70页 |
3.4.1 可扩增分子信标的设计 | 第57-58页 |
3.4.2 可扩增分子信标的动力学研究 | 第58-61页 |
3.4.3 可扩增分子信标对靶目标DNA的检测 | 第61-63页 |
3.4.4 可扩增分子信标对β肌动蛋白基因的检测 | 第63-64页 |
3.4.5 可扩增分子信标对蛋白质的检测 | 第64-67页 |
3.4.6 可扩增分子信标对miRNA的检测 | 第67-7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由G-四链体结构诱导的DNA链交换反应的研究 | 第71-96页 |
4.1 引言 | 第71页 |
4.2 仪器与试剂 | 第71-75页 |
4.2.1 实验器材及设备 | 第71-72页 |
4.2.2 实验试剂 | 第72页 |
4.2.3 本实验涉及的DNA链 | 第72-74页 |
4.2.4 缓冲溶液及反应液的配置 | 第74-75页 |
4.3 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 第75-77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77-96页 |
4.4.1 PEG环境下的G-四链体诱导的DNA链交换反应的研究 | 第77-87页 |
4.4.2 含错配碱基的G-四链体诱导的DNA链交换反应(GMSD)的研究 | 第87-96页 |
全文总结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12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