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课题来源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三、研究目的 | 第13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语文教育论 | 第16-20页 |
第一节 语文格物论 | 第16-17页 |
一、语文教学应以书为格 | 第17页 |
二、语文教育应以生活为格 | 第17页 |
第二节 躬亲实践与切己体察 | 第17-20页 |
第二章 语文建构论 | 第20-28页 |
第一节 语文教材的编撰观 | 第20-22页 |
一、教材编撰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 第20页 |
二、教材编撰的生活化、系统化 | 第20-21页 |
三、教材编撰倾注匠心,传承儒理史脉 | 第21页 |
四、教材编撰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知识层级结构观 | 第22-28页 |
一、循序渐进 | 第22-24页 |
二、博约结合 | 第24-25页 |
三、浃恰贯通 | 第25-28页 |
第三章 语文教学论 | 第28-46页 |
第一节 语文阅读观 | 第28-37页 |
一、复本求义观 | 第29页 |
二、个性解读观 | 第29-30页 |
三、兴味涵咏观 | 第30-33页 |
四、阙疑明辨论 | 第33-35页 |
五、阅读心理品质 | 第35-37页 |
六、书院会讲管窥——阅读评价机制 | 第37页 |
第二节 语文作文观 | 第37-41页 |
一、文本于道——言之有物,切忌空言 | 第38-39页 |
一、文气典实——对平易美学的呼吁 | 第39页 |
三、取人规矩,定格本分——对写作范式的遵守与对个性化的追求 | 第39-40页 |
四、得一渠源头活水——写作源于阅读的积累及对生活的发现 | 第40-41页 |
第三节 “理一分殊”与因材施教 | 第41-43页 |
一、各因其材,教亦多术 | 第41页 |
二、多元智力理论 | 第41-42页 |
三、层次教学与课程选学制 | 第42-43页 |
第四节 为己之学,自学悟怔 | 第43-46页 |
一、求诸于己,为己之学 | 第43页 |
二、自学悟怔——自主学习方式新探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