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民企薪酬体系设计研究--以A能源公司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9-10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2.1 薪酬概述 | 第12-13页 |
2.1.1 薪酬的定义及组成 | 第12-13页 |
2.1.2 薪酬的功能 | 第13页 |
2.2 薪酬体系设计相关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2.2.1 工资理论 | 第13-15页 |
2.2.2 激励理论 | 第15-17页 |
2.3 薪酬管理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2.3.1 国内薪酬管理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2.3.2 国外薪酬管理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4 薪酬体系设计要点 | 第20-21页 |
2.4.1 影响薪酬体系设计的因素 | 第20页 |
2.4.2 薪酬体系设计的原则 | 第20-21页 |
3 A公司现行薪酬体系分析 | 第21-31页 |
3.1 A公司概况 | 第21-24页 |
3.1.1 A公司的组织结构 | 第21-22页 |
3.1.2 A公司的部门职能 | 第22-23页 |
3.1.3 A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 第23-24页 |
3.2 A公司薪酬体系现状 | 第24-28页 |
3.2.1 A公司薪酬体系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3.2.2 A公司薪酬满意度调查 | 第25-27页 |
3.2.3 薪酬满意度调查结果 | 第27-28页 |
3.3 A公司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28-31页 |
3.3.1 薪酬管理制度缺失 | 第28-29页 |
3.3.2 薪酬结构设计不合理 | 第29页 |
3.3.3 薪酬激励性差 | 第29-30页 |
3.3.4 内部公平性缺失 | 第30-31页 |
4 A公司薪酬体系再设计 | 第31-54页 |
4.1 新薪酬策略选择 | 第31页 |
4.1.1 水平策略的选择 | 第31页 |
4.1.2 结构策略的选择 | 第31页 |
4.2 新薪酬体系设计思路 | 第31-33页 |
4.2.1 完善薪酬管理制度 | 第32页 |
4.2.2 调整薪酬结构 | 第32-33页 |
4.2.3 提高薪酬激励性 | 第33页 |
4.2.4 重视薪酬的程序公平性 | 第33页 |
4.3 新薪酬体系设计流程 | 第33-41页 |
4.3.1 工作分析 | 第33-34页 |
4.3.2 岗位设计 | 第34页 |
4.3.3 编写岗位说明书 | 第34-35页 |
4.3.4 岗位评价与归级 | 第35-41页 |
4.3.5 薪酬调查 | 第41页 |
4.4 新薪酬方案的具体设计 | 第41-50页 |
4.4.1 确定宽带数量 | 第41-43页 |
4.4.2 确定薪酬区间等级 | 第43-46页 |
4.4.3 设计薪酬构成 | 第46-50页 |
4.5 新薪酬方案的实施 | 第50-52页 |
4.5.1 加强宣传,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 | 第50-51页 |
4.5.2 建立配套的绩效考核体系 | 第51页 |
4.5.3 加强培训,培养现代企业管理人才 | 第51页 |
4.5.4 适时进行调整 | 第51-52页 |
4.6 新薪酬方案的评价 | 第52-54页 |
4.6.1 新旧薪酬体系对比 | 第52页 |
4.6.2 薪酬体系的优点 | 第52页 |
4.6.3 薪酬体系的不足之处 | 第52-54页 |
5 结论 | 第54-55页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54页 |
5.2 本文局限性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61页 |
附录1: A公司薪酬调查问卷 | 第57-59页 |
附录2: A公司访谈提纲 | 第59-60页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