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古典舞体系发生、发展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绪论 | 第8-10页 |
| 一、本选题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 (一)、选题综述 | 第8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成果概述 | 第8-9页 |
| (三) 、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第二章、当代中国古典舞成因背景 | 第10-19页 |
| (一)当代中国古典舞的释义 | 第10-12页 |
| 1、关于当代中国古典舞的概念 | 第10-11页 |
| 2、产生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原因 | 第11-12页 |
| (二)、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形成背景 | 第12-16页 |
| 1、早期当代中国古典舞的雏形 | 第12-15页 |
| (1)、从戏曲中“拿”舞蹈 | 第12-13页 |
| (2)、从戏曲、芭蕾、武术中“结合”舞蹈 | 第13-15页 |
| 2、中期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形态 | 第15-16页 |
| (三)、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四大学派 | 第16-19页 |
| 1、学派的提出 | 第16-18页 |
| 2、学派的形成 | 第18-19页 |
| 第三章、当代中国古典舞体系形成的理论依据 | 第19-23页 |
| (一)、李唐学派——元素提炼的理论 | 第20页 |
| (二)、汉唐学派——仿古拟古的理论 | 第20-21页 |
| (三)、敦煌学派——壁画复活的理论 | 第21-22页 |
| (四)、昆舞学派——戏舞升华的理论 | 第22-23页 |
| 第四章、当代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 | 第23-30页 |
| (一)、李唐学派——当代特征 | 第24-25页 |
| (二)、汉唐学派——复古特征 | 第25-27页 |
| (三)、敦煌学派——临摹特征 | 第27-29页 |
| (四)、昆舞学派——戏曲特征 | 第29-30页 |
| 第五章、总结 | 第30-34页 |
| (一)、梳理 | 第30-32页 |
| (二)、预判 | 第32-34页 |
| 参考资料 | 第34-3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