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页 |
1.4.2 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16-17页 |
2 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普惠金融的概念及内涵 | 第17-20页 |
2.1.1 普惠金融的内涵 | 第17-18页 |
2.1.2 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 第18-20页 |
2.2 普惠金融的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2.2.1 金融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第22页 |
2.2.4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22页 |
2.2.5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23页 |
3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测度 | 第23-45页 |
3.1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 第23-36页 |
3.1.1 我国普惠金融供给现状 | 第23-30页 |
3.1.2 我国普惠金融需求现状 | 第30-36页 |
3.2 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普惠金融发展指数IFI | 第36-38页 |
3.2.1 IFI的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3.2.2 IFI测算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37-38页 |
3.3 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算与结果分析 | 第38-45页 |
3.3.1 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算 | 第38-40页 |
3.3.2 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4 普惠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5-52页 |
4.1 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的选取 | 第45-47页 |
4.1.1 模型设定 | 第45页 |
4.1.2 GMM估计方法 | 第45-47页 |
4.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7-48页 |
4.2.1 变量选取 | 第47-48页 |
4.2.2 数据来源 | 第48页 |
4.3 实证检验与结果 | 第48-50页 |
4.3.1 实证检验 | 第48-49页 |
4.3.2 实证结果 | 第49-50页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5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2-58页 |
5.1 结论 | 第52-53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3-58页 |
5.2.1 加强政策引导,协调区域发展 | 第53-54页 |
5.2.2 提高居民收入,加强居民教育水平 | 第54-55页 |
5.2.3 构建多层次金融供给体系,加大产品创新力庋 | 第55-56页 |
5.2.4 发挥技术对普惠金融促进作用,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