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9页 |
1.1 压力伺服阀概述 | 第17-22页 |
1.1.1 飞机刹车伺服控制系统 | 第17-18页 |
1.1.2 压力伺服阀 | 第18-19页 |
1.1.3 伺服阀啸叫现象介绍 | 第19-2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2-2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5 小结 | 第27-29页 |
第2章 压力伺服阀原理分析 | 第29-41页 |
2.1 压力伺服阀工作原理 | 第29-30页 |
2.2 压力伺服阀静态特性 | 第30-33页 |
2.3 压力伺服阀动态特性 | 第33-39页 |
2.4 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力矩马达衔铁组件振动特性分析 | 第41-57页 |
3.1 模态与谐响应分析简介 | 第41-42页 |
3.2 模态与谐响应分析数学模型 | 第42-43页 |
3.2.1 衔铁组件模态分析数学方程 | 第42-43页 |
3.2.2 衔铁组件谐响应分析数学模型 | 第43页 |
3.3 衔铁组件模态分析 | 第43-49页 |
3.3.1 实体模型建立 | 第43-44页 |
3.3.2 有限元模型前处理 | 第44-45页 |
3.3.3 模态分析结果 | 第45-49页 |
3.4 衔铁组件谐响应分析 | 第49-54页 |
3.4.1 施加简谐载荷 | 第50页 |
3.4.2 谐响应分析结果 | 第50-53页 |
3.4.3 载荷大小对谐响应分析的影响 | 第53-54页 |
3.5 啸叫谐振频率测量试验 | 第54-56页 |
3.5.1 啸叫谐振频率测量方案 | 第54-55页 |
3.5.2 啸叫谐振频率测量试验 | 第55-56页 |
3.5.3 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56页 |
3.6 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基于AMESIM压力伺服阀模型啸叫原因探究 | 第57-93页 |
4.1 压力伺服阀仿真模型搭建 | 第57-66页 |
4.1.1 力矩马达模型 | 第57-59页 |
4.1.2 衔铁组件模型编译 | 第59-62页 |
4.1.3 喷嘴模型 | 第62页 |
4.1.4 滑阀模型 | 第62页 |
4.1.5 压力伺服阀整体模型 | 第62-66页 |
4.2 压力伺服阀动静态特性分析 | 第66-73页 |
4.2.1 电流·压力特性 | 第67页 |
4.2.2 斜坡响应特性 | 第67-68页 |
4.2.3 阶跃响应特性 | 第68-69页 |
4.2.4 频率响应特性 | 第69-70页 |
4.2.5 压力伺服阀特性试验分析 | 第70-73页 |
4.3 啸叫原因探究 | 第73-92页 |
4.3.1 滑阀结构尺寸因素 | 第73-81页 |
4.3.2 气穴 | 第81-85页 |
4.3.3 死容腔气泡 | 第85-88页 |
4.3.4 供油压力脉动 | 第88-91页 |
4.3.5 啸叫原因总结 | 第91-92页 |
4.4 小结 | 第92-93页 |
第5章 压力伺服阀前置级流场气穴仿真 | 第93-105页 |
5.1 气穴现象概述 | 第93-95页 |
5.1.1 气穴现象 | 第93页 |
5.1.2 气穴数学模型 | 第93-95页 |
5.2 前置级有限元模型 | 第95-97页 |
5.2.1 几何模型 | 第95-96页 |
5.2.2 网格划分 | 第96-97页 |
5.2.3 仿真参数设置 | 第97页 |
5.3 前置级三维流场仿真分析 | 第97-104页 |
5.3.1 额定工作条件下仿真结果 | 第98-100页 |
5.3.2 挡板形状变化对气穴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5.3.3 出口压力变化对气穴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5.4 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5-107页 |
6.1 总结 | 第105-106页 |
6.2 展望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3页 |
作者简介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