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31页 |
第一章 单性结实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1 单性结实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 第13-14页 |
2 单性结实的生理机制 | 第14-18页 |
2.1 激素调控单性结实 | 第14-17页 |
2.1.1 生长素相关类型 | 第14-15页 |
2.1.2 赤霉素相关类型 | 第15-16页 |
2.1.3 细胞分裂素相关类型 | 第16页 |
2.1.4 其他激素与单性结实的关系 | 第16页 |
2.1.5 激素的协同作用与单性结实的关系 | 第16-17页 |
2.2 环境对单性结实的影响 | 第17-18页 |
2.2.1 环境对黄瓜单性结实的影响 | 第17页 |
2.2.2 环境对其他作物单性结实的影响 | 第17-18页 |
2.3 其他因素对单性结实的影响 | 第18页 |
3 单性结实的遗传研究 | 第18-21页 |
3.1 黄瓜单性结实的遗传 | 第18-19页 |
3.2 其他作物单性结实的遗传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黄瓜数量性状定位研究进展 | 第21-31页 |
1 数量性状定位的主要步骤 | 第21-25页 |
1.1 分子标记的选择 | 第21-22页 |
1.1.1 SSR标记 | 第21页 |
1.1.2 InDel标记 | 第21-22页 |
1.2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第22-23页 |
1.3 群体选择 | 第23-25页 |
1.3.1 初定位常用群体 | 第23-24页 |
1.3.2 精细定位常用群体 | 第24-25页 |
1.3.3 群体规模 | 第25页 |
2 测序技术在数量性状定位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2.1 基因组从头测序 | 第26页 |
2.2 重测序 | 第26-27页 |
2.3 转录组测序 | 第27页 |
3 黄瓜数量性状定位 | 第27-28页 |
3.1 单性结实性的QTL定位 | 第27页 |
3.2 其他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 | 第27-28页 |
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8-31页 |
4.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8-29页 |
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31-61页 |
第三章 黄瓜单性结实性状的QTL初定位 | 第31-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1.1 材料和群体构建 | 第32页 |
1.2 双亲重测序 | 第32-33页 |
1.3 连锁图谱构建 | 第33-34页 |
1.4 黄瓜单性结实的表型鉴定 | 第34-35页 |
1.5 遗传分析和QTL定位 | 第35页 |
1.6 统计分析 | 第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2.1 黄瓜单性结实不同群体的遗传分析 | 第35-36页 |
2.2 双亲重测序的数据统计 | 第36页 |
2.3 连锁图谱构建 | 第36-39页 |
2.4 黄瓜单性结实基因的QTL定位 | 第39-41页 |
3 讨论 | 第41-43页 |
3.1 单性结实的遗传分析 | 第41页 |
3.2 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41-42页 |
3.3 单性结实性状的QTL定位 | 第42-43页 |
第四章 Parth2.1区域及其连锁标记的验证 | 第43-5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4-46页 |
1.1 材料和群体构建 | 第44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1.3 Parth2.1区域内连锁图谱加密 | 第45-46页 |
1.4 黄瓜单性结实表型鉴定方法 | 第46页 |
1.5 QTL检测 | 第46页 |
1.6 与Parth2.1紧密连锁的标记Indel-T-47的验证 | 第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2.1 主效QTL Parth2.1区域的验证 | 第46-48页 |
2.2 连锁标记Indel-T-47的验证 | 第48-49页 |
2.3 连锁标记Indel-T-47在黄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潜在价值 | 第49页 |
3 讨论 | 第49-51页 |
3.1 QTL的验证 | 第49-50页 |
3.2 Indel-T-47是单性结实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有效标记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基于重测序和转录组测序的黄瓜单性结实性状候选基因筛选 | 第51-6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2-53页 |
1.1 植物材料 | 第52页 |
1.2 双亲重测序的比对分析及基因注释 | 第52页 |
1.3 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基因的选择 | 第52-53页 |
1.4 转录组中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分析 | 第53页 |
1.5 数据分析 | 第5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3-54页 |
2.1 基于双亲重测序的基因筛选 | 第53-54页 |
2.2 基于转录组数据和qRT-PCR的基因筛选 | 第54页 |
3 讨论 | 第54-61页 |
全文结论 | 第61-63页 |
创新点 | 第63-65页 |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81页 |
附录 | 第81-9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