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第15-16页 |
前言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8-36页 |
1 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 第18-22页 |
1.1 番茄的起源与分类 | 第18-19页 |
1.2 番茄的生物学特性 | 第19-20页 |
1.3 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 第20-22页 |
2 高温胁迫 | 第22-23页 |
2.1 植物与非生物胁迫 | 第22页 |
2.2 植物面临的高温胁迫 | 第22-23页 |
3 植物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 第23-30页 |
3.1 植株的形态变化 | 第23-24页 |
3.2 叶片的生理响应 | 第24-28页 |
3.2.1 光合色素和光合作用 | 第24-26页 |
3.2.2 气孔活动和叶绿体超微结构 | 第26-27页 |
3.2.3 碳水化合物代谢 | 第27-28页 |
3.3 叶片的生化响应 | 第28-29页 |
3.3.1 氧化伤害和抗氧化物质 | 第28页 |
3.3.2 膜脂过氧化 | 第28-29页 |
3.4 分子响应 | 第29-30页 |
3.4.1 热激基因 | 第29页 |
3.4.2 热激蛋白 | 第29页 |
3.4.3 热激转录因子 | 第29-30页 |
3.4.4 高温胁迫下miRNAs的响应 | 第30页 |
4 叶绿素荧光技术及其应用 | 第30-31页 |
4.1 叶绿素荧光技术 | 第30-31页 |
4.2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 | 第31页 |
5 miRNAs及其研究方法 | 第31-34页 |
5.1 miRNAs的生物起源及作用机制 | 第31-33页 |
5.2 miRNAs的研究方法 | 第33页 |
5.3 miRNAs靶基因的鉴定方法 | 第33-34页 |
6 番茄对高温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基于形态特征和SSR标记的栽培和野生番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6-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1.1 植物材料 | 第38-39页 |
1.2 形态学数据调查 | 第39-40页 |
1.3 分子标记检测 | 第40-41页 |
1.4 数据分析 | 第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7页 |
2.1 形态特征及其分析 | 第41-44页 |
2.2 SSR标记的等位变异 | 第44-45页 |
2.3 基于SSR标记的番茄基因型相似系数和聚类分析 | 第45-47页 |
2.4 形态性状、genomic-SSR和EST-SSR标记的相关性 | 第47页 |
3 讨论 | 第47-48页 |
4 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基于F_v/F_m的番茄耐热性评价及 | 第50-7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8页 |
1.1 植物材料与处理前培育 | 第53-55页 |
1.2 耐热番茄种质资源的筛选 | 第55页 |
1.3 高温胁迫下具有不同F_v/F_m的4份番茄种质资源的耐热性鉴定 | 第55-58页 |
1.3.1 光合作用 | 第56页 |
1.3.2 生长指标测定 | 第56页 |
1.3.3 碳水化合物和叶绿素含量分析 | 第56-57页 |
1.3.4 气孔解剖结构、叶绿体超微结构和叶片总酚含量 | 第57-58页 |
1.3.5 花粉萌发和坐果情况 | 第58页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7页 |
2.1 基于F_v/F_m的番茄耐热性评价 | 第58-60页 |
2.2 耐热和热敏感番茄基因型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 第60-66页 |
2.2.1 光合参数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 第60-62页 |
2.2.2 叶绿素及气孔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 第62-64页 |
2.2.3 叶绿体超微结构和碳水化合物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 第64-65页 |
2.2.4 叶温、Fv/Fm、总酚含量及生长指标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 第65-66页 |
2.3 花粉体外萌发和田间高温下的坐果 | 第66-67页 |
3 讨论 | 第67-70页 |
3.1 F_v/F_m可作为高温胁迫的早期预测指标 | 第67-68页 |
3.2 植株在高温胁迫下的保护机制 | 第68-69页 |
3.3 苗期与开花期的耐热性一致 | 第69-70页 |
4 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耐热性不同的番茄基因型在苗期和开花期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 第72-9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5-78页 |
1.1 植物材料和处理 | 第75-76页 |
1.1.1 苗期试验 | 第75-76页 |
1.1.2 开花期试验 | 第76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76-78页 |
1.2.1 气体交换、叶温和叶绿素荧光 | 第76页 |
1.2.2 叶绿素含量 | 第76-77页 |
1.2.3 碳水化合物含量 | 第77页 |
1.2.4 开花期植株叶片的气孔特性 | 第77-78页 |
1.2.5 开花期植株的生长发育指标 | 第78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7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8-87页 |
2.1 高温对番茄叶片光合参数和气孔特征的影响 | 第78-82页 |
2.2 高温对番茄叶片F_v/F_m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82-84页 |
2.3 高温对番茄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第84-86页 |
2.4 高温对番茄形态、坐果及花粉活力的影响 | 第86-87页 |
3 讨论 | 第87-89页 |
3.1 高温下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较低的叶温使耐热番茄具有良好的光合性能 | 第87-88页 |
3.2 高温胁迫对不同番茄基因型坐果的影响不同 | 第88-89页 |
3.3 高温下番茄叶片保持较高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有利于坐果 | 第89页 |
4 小结 | 第89-90页 |
第五章 高通量测序和降解组分析鉴定亚高温和高温下番茄miRNAs及其靶基因 | 第90-11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94-98页 |
1.1 植株材料和生长环境 | 第94页 |
1.2 试验处理和取样 | 第94-95页 |
1.3 小RNAs文库的构建和高通量测序 | 第95页 |
1.4 小RNAs数据分析及保守和新miRNAs的鉴定 | 第95-96页 |
1.5 降解组测序 | 第96页 |
1.6 靶基因功能分析及miRNAs与靶基因网络关系 | 第96-97页 |
1.7 miRNAs及靶基因的qRT-PCR验证 | 第97-98页 |
1.8 统计分析 | 第9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8-112页 |
2.1 小RNAs测序数据 | 第98-100页 |
2.2 番茄保守和新miRNAs的鉴定 | 第100-102页 |
2.3 miRNAs的家族分析和保守性分析 | 第102-104页 |
2.4 降解组测序数据 | 第104页 |
2.5 番茄保守和新miRNAs靶基因的鉴定 | 第104-105页 |
2.6 番茄miRNAs靶基因功能分析 | 第105-107页 |
2.7 番茄miRNAs及靶基因的qRT-PCR验证 | 第107-110页 |
2.8 网络关系图分析 | 第110-112页 |
3 讨论 | 第112-115页 |
3.1 亚高温和高温下番茄保守和新miRNAs的鉴定 | 第112页 |
3.2 番茄亚高温和高温miRNAs的响应 | 第112-114页 |
3.3 miRNAs通过调控靶基因在番茄温度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 第114-115页 |
4 小结 | 第115-116页 |
全文结论 | 第116-118页 |
创新点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9页 |
附录 | 第139-162页 |
读博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62-164页 |
致谢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