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瓜类论文--黄瓜论文

黄瓜线粒体DNA父系遗传细胞学机理及相关调控机制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缩略词表第12-14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4-38页
    第一章 线粒体遗传研究背景及进展第14-38页
        1 线粒体遗传的概念与研究意义第14-17页
            1.1 线粒体的发现及起源第14-15页
            1.2 线粒体非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第15-16页
            1.3 线粒体遗传的研究意义第16-17页
        2 研究线粒体遗传的主要方法第17-21页
            2.1 经典遗传学方法第17-18页
            2.2 细胞学方法第18-19页
            2.3 蛋白质组学方法第19-20页
            2.4 反向遗传学方法第20-21页
        3 线粒体遗传的调控阶段第21-26页
            3.1 雌雄配子发育过程第21-24页
            3.2 雌雄配子结合过程第24页
            3.3 合子发育过程第24-26页
        4 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假说第26-33页
            4.1 哺乳动物中泛素介导的父系线粒体的降解第26-29页
            4.2 秀丽隐杆线虫受精触发的自噬消除父系线粒体第29-30页
            4.3 线粒体结构破坏之前,父系线粒体DNA的降解第30-31页
            4.4 植物线粒体DNA的单亲遗传第31-33页
        5 黄瓜线粒体遗传研究第33-38页
            5.1 黄瓜线粒体遗传研究进展第33-34页
            5.2 本研究的思路和意义第34-38页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第38-104页
    第二章 黄瓜线粒体遗传的细胞学研究第38-54页
        1 引言第39-40页
        2 材料和方法第40-44页
            2.1 试验材料第40页
            2.2 试验方法第40-44页
                2.2.1 试剂及其配制第40-41页
                2.2.2 仪器设备第41页
                2.2.3 黄瓜花粉发育时期的鉴定及划分第41页
                2.2.4 黄瓜花粉DAPI染色压片制备及观察第41-42页
                2.2.5 花粉DAPI-MitoTracker Green双染色样品的制备第42页
                2.2.6 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及观察第42-43页
                2.2.7 透射电镜样品制备第43页
                2.2.8 半薄切片的制备与双染色观察第43-44页
                2.2.9 透射电镜观察第4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4-51页
            3.1 黄瓜花粉发育时期划分第44-46页
            3.2 黄瓜细胞器遗传潜能的细胞学分析第46-47页
            3.3 黄瓜及西瓜花粉表面纹理第47页
            3.4 黄瓜花粉发育过程中线粒体DNA的动态变化第47-49页
            3.5 黄瓜花粉的超微结构及线粒体分布第49-51页
        4 讨论第51-54页
            4.1 黄瓜线粒体父系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第51页
            4.2 黄瓜花粉中线粒体DNA的降解第51-54页
    第三章 黄瓜花粉线粒体DNA降解核酸酶CsDPD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第54-80页
        1 引言第55-56页
        2 材料和方法第56-68页
            2.1 试验材料第56页
            2.2 试验方法第56-68页
                2.2.1 试剂及其配制第56-57页
                2.2.2 仪器设备第57页
                2.2.3 样品RNA的提取第57-58页
                2.2.4 样品RNA溶液中DNA残留的鉴定第58页
                2.2.5 黄瓜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58-59页
                2.2.6 基因组提取第59-60页
                2.2.7 黄瓜CsDPD1基因CDS及基因组序列的获得第60-63页
                2.2.8 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及CsDPD1基因进化树构建第63页
                2.2.9 黄瓜CsDPD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第63-66页
                2.2.10 拟南芥转化第66-6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8-76页
            3.1 黄瓜CsDPD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68-70页
            3.2 黄瓜CsDPD1基因的进化分析第70-71页
            3.3 黄瓜CsDPD1基因表达载体验证第71-72页
            3.4 黄瓜CsDPD1基因功能鉴定第72-76页
                3.4.1 拟南芥Atdpd1突变体株系的获得与表型鉴定第72-74页
                3.4.2 拟南芥转基因株系的获得与鉴定第74-76页
        4 讨论第76-80页
            4.1 DPD1基因的保守性第76-77页
            4.2 基因组转基因的功能验证第77-80页
    第四章 黄瓜核酸酶CsDPD1基因对线粒体父系遗传的调控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探究第80-104页
        1 引言第81-82页
        2 材料和方法第82-88页
            2.1 植物材料第82页
            2.2 试验方法第82-88页
                2.2.1 试剂及其配制第82-83页
                2.2.2 黄瓜材料间杂交第83页
                2.2.3 花粉中线粒体DNA拷贝数变化第83-84页
                2.2.4 黄瓜CsDPD1基因时空表达分析第84-85页
                2.2.5 黄瓜早期受精卵中线粒体DNA来源分析第85-87页
                2.2.6 黄瓜成熟叶片线粒体制备及观察第87-8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88-100页
            3.1 花粉中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变化规律第88-92页
            3.2 花粉中CsDPD1的表达规律第92-93页
            3.3 黄瓜早期胚胎线粒体DNA的来源分析第93-97页
            3.4 黄瓜CsDPD1基因时空表达分析第97-99页
                3.4.1 黄瓜CsDPD1基因的启动子元件分析第97-98页
                3.4.2 黄瓜CsDPD1基因组织表达分析第98-99页
            3.5 黄瓜成熟叶片线粒体与线粒体DNA的关系第99-100页
        4 讨论第100-104页
            4.1 黄瓜线粒体父系遗传机制第100-101页
            4.2 黄瓜CsDPD1基因在花粉营养细胞内的生物学功能第101-102页
            4.3 线粒体DNA数量调控机制第102-104页
全文结论第104-106页
创新点第106-108页
进一步研究设想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0页
附录第120-130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0-132页
致谢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瓜单性结实性状的QTL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
下一篇:砂梨二次花发生的生理特征及基因表达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