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妇产科论文

徐氏飞腾八法定时开穴针刺申脉、照海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症(心肾不交型)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第10-11页
引言第11-13页
1 临床研究第13-27页
    1.1 研究对象第13-17页
        1.1.1 受试者来源第13页
        1.1.2 诊断标准第13-14页
        1.1.3 纳入标准第14-15页
        1.1.4 排除标准第15页
        1.1.5 中止标准第15页
        1.1.6 脱落及剔除标准第15-16页
        1.1.7 脱落及剔除患者的处理第16页
        1.1.8 不良事件的处理第16-17页
    1.2 研究方法第17-20页
        1.2.1 样本量估算第17页
        1.2.2 随机方法第17-18页
        1.2.3 盲法第18页
        1.2.4 对照方法第18-19页
        1.2.5 研究流程图第19-20页
    1.3 研究方案第20-23页
        1.3.1 治疗组(徐氏飞腾八法定时开穴)第20-23页
        1.3.2 对照组(口服右佐匹克隆片)第23页
    1.4 观察指标第23-25页
        1.4.1 一般指标监测第23页
        1.4.2 疗效指标第23-25页
        1.4.3 依从性评价第25页
        1.4.4 安全性评价第25页
    1.5 统计分析第25-26页
        1.5.1 统计分析软件第25页
        1.5.2 统计分析方法第25-26页
    1.6 质量监控第26页
    1.7 受试者权益保护第26-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7-37页
    2.1 病例完成情况第27页
    2.2 基线分析第27-29页
        2.2.1 一般资料比较第27-29页
        2.2.2 治疗前量表评分比较第29页
    2.3 治疗结果第29-35页
        2.3.1 组间比较第29-32页
        2.3.2 组内比较第32-35页
    2.4 依从性比较第35-36页
    2.5 安全性比较第36-37页
3 讨论第37-54页
    3.1 西医对更年期失眠症的认识第37-39页
        3.1.1 发病机制第37-38页
        3.1.2 流行病学调查第38页
        3.1.3 不良后果第38-39页
    3.2 中医对更年期失眠症的认识第39-40页
    3.3 更年期失眠症的治疗概况第40-41页
    3.4 中医时间医学—徐氏飞腾八法第41-47页
        3.4.1 中医时间医学发展简史第41-42页
        3.4.2 徐氏飞腾八法的组成第42-45页
        3.4.3 关于徐氏飞腾八法的几个要点第45-47页
    3.5 治疗理论探讨第47-49页
        3.5.1 时间与睡眠第47-48页
        3.5.2 申脉、照海与睡眠第48页
        3.5.3 心肾不交型失眠的卦象分析第48-49页
    3.6 研究方案的确立第49-52页
        3.6.1 治疗方案的确立第49-50页
        3.6.2 观察量表的确立第50-52页
    3.7 临床疗效评价第52-54页
        3.7.1 研究结果分析第52-53页
        3.7.2 疗效差异探讨第53-54页
结论第54-55页
问题与展望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7页
附件第67-81页
    附件一:综述 针灸推拿治疗更年期失眠症的概况第67-74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附件二:徐氏飞腾八法六十时干开穴表第74-75页
    附件三:真太阳时时差表第75-77页
    附件四: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第77-78页
    附件五:国内改良Kupperman量表第78-79页
    附件六:中医证候量表第79-80页
    附件七: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车路长盒灸法治疗脆性糖尿病脾肾阳虚型抑郁症临床研究
下一篇: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