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2-15页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第12页 |
1.2 病例选择 | 第12-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2.1 样本量计算 | 第15-16页 |
2.2 随机方法 | 第16页 |
2.3 盲法 | 第16页 |
2.4 对照方法 | 第16-17页 |
2.5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3. 研究方案 | 第18-19页 |
3.1 试验器具 | 第18页 |
3.2 试验组 | 第18-19页 |
3.3 对照组 | 第19页 |
4. 观察指标 | 第19-21页 |
4.1 一般生物学指标检测 | 第19页 |
4.2 疗效指标 | 第19-21页 |
4.3 依从性评价 | 第21页 |
4.4 安全性评价 | 第21页 |
5. 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5.1 统计软件 | 第21-22页 |
5.2 统计分析的方法 | 第22页 |
6. 质量控制 | 第22-23页 |
7. 结果分析 | 第23-32页 |
7.1 病例完成情况 | 第23-24页 |
7.2 基线比较 | 第24-25页 |
7.3 治疗结果 | 第25-31页 |
7.4 安全性比较 | 第31-32页 |
8. 讨论 | 第32-47页 |
8.1 中医对脆性糖尿病后抑郁症的认识 | 第32-36页 |
8.2 西医对脆性糖尿病后抑郁症的认识 | 第36-38页 |
8.3 脆性糖尿病后抑郁症的治疗 | 第38-41页 |
8.4 河车路(大椎至长强段)的选取 | 第41页 |
8.5 百忧解的选择 | 第41-42页 |
8.6 疗效判定指标的选择 | 第42-43页 |
8.7 长盒灸法与一般盒灸灸法比较 | 第43-44页 |
8.8 河车路长盒灸法治疗理论探讨 | 第44-45页 |
8.9 河车路长盒灸法治疗疗效探讨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附录 | 第55-65页 |
附录一 综述 灸法治疗抑郁症概况 | 第55-61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二 量表 | 第61-64页 |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