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研究方案 | 第15-86页 |
1研究设计 | 第15-16页 |
1.1 研究设计类型 | 第15页 |
1.2 样本量估算 | 第15页 |
1.3 随机方法的选择 | 第15页 |
1.4 对照的设计 | 第15-16页 |
1.5 盲法的设计 | 第16页 |
2 研究对象 | 第16-19页 |
2.1 病例来源 | 第16页 |
2.2 诊断标准 | 第16-18页 |
2.3 纳入标准 | 第18页 |
2.4 排除标准 | 第18页 |
2.5 病例的剔除、脱落与处理 | 第18-19页 |
2.6 研究中止原则 | 第19页 |
3 干预措施 | 第19-23页 |
3.1 试验组 | 第19-21页 |
3.1.1 穴位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 第20-21页 |
3.1.2 中药巴布膏敷贴疗法 | 第21页 |
3.2 对照组 | 第21-22页 |
3.2.1 扶他林乳胶剂导入疗法 | 第21-22页 |
3.2.2 酮洛芬贴片敷贴疗法 | 第22页 |
3.3 注意事项 | 第22页 |
3.4 合并用药 | 第22-23页 |
4 观测与记录 | 第23-27页 |
4.1 观测指标 | 第23-27页 |
4.1.1 人口学特征 | 第23页 |
4.1.2 生命体征 | 第23页 |
4.1.3 病情相关指标 | 第23页 |
4.1.4 实验室指标 | 第23页 |
4.1.5 疗效评价指标 | 第23-26页 |
4.1.5.1 主要指标 | 第23-24页 |
4.1.5.2 次要指标 | 第24-26页 |
4.1.5.3 受试者总体评价指标 | 第26页 |
4.1.6 不良反应事件的记录与处理 | 第26-27页 |
4.1.7 依从性评价指标 | 第27页 |
4.2 观测周期 | 第27页 |
5 临床评价 | 第27-28页 |
5.1 基线评价 | 第27-28页 |
5.2 疗效评价 | 第28页 |
5.3 安全性评价 | 第28页 |
5.4 依从性评价 | 第28页 |
6 数据的收集与管理 | 第28-29页 |
7 统计分析 | 第29-31页 |
7.1 统计分析计划 | 第29页 |
7.2 统计分析集 | 第29-30页 |
7.3 统计分析内容 | 第30页 |
7.4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8 质量控制与保证 | 第31-34页 |
8.1 研究影响因素的控制 | 第31-32页 |
8.2 研究培训 | 第32-33页 |
8.3 依从性的保证 | 第33页 |
8.4 数据管理和质量监控 | 第33-34页 |
9 伦理学原则及临床试验注册 | 第34-36页 |
10 研究流程图 | 第36-37页 |
11 结果 | 第37-86页 |
11.1 试验完成情况 | 第37-38页 |
11.2 基线情况 | 第38-44页 |
11.2.1 人口学特征 | 第38-40页 |
11.2.2 生命体征 | 第40-41页 |
11.2.3 病情相关指标 | 第41-42页 |
11.2.4 疗效评价指标 | 第42-44页 |
11.3 疗效评价 | 第44-83页 |
11.3.1 主要指标 | 第44-62页 |
11.3.1.1 疼痛强度 | 第44-58页 |
11.3.1.2 疼痛频度 | 第58-60页 |
11.3.1.3 疼痛持续时间 | 第60-62页 |
11.3.2 次要指标 | 第62-75页 |
11.3.2.1 压痛指数 | 第62-64页 |
11.3.2.2 关节功能 | 第64-67页 |
11.3.2.3 生活质量 | 第67-71页 |
11.3.2.4 情绪状态 | 第71-75页 |
11.3.3 随访期评价 | 第75-82页 |
11.3.3.1 疼痛强度 | 第75-77页 |
11.3.3.2 疼痛频度 | 第77-78页 |
11.3.3.3 疼痛持续时间 | 第78-79页 |
11.3.3.4 关节功能 | 第79-81页 |
11.3.3.5 生活质量 | 第81-82页 |
11.3.4 受试者总体评价 | 第82-83页 |
11.4 安全性评价 | 第83-85页 |
11.5 依从性评价 | 第85-86页 |
讨论 | 第86-115页 |
1 现代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 第86-91页 |
1.1 概述 | 第86页 |
1.2 流行病学 | 第86-87页 |
1.3 临床症状与病情评估 | 第87页 |
1.4 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87-88页 |
1.5 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的发生机制 | 第88-89页 |
1.6 治疗进展 | 第89-91页 |
2 中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 第91-95页 |
2.1 病名来源 | 第91-92页 |
2.2 病因病机 | 第92-93页 |
2.3 治疗沿革 | 第93-94页 |
2.4 中医外治法研究概况 | 第94-95页 |
3 关于试验组治疗方法的讨论 | 第95-106页 |
3.1 中医外治法治疗KOA关节疼痛的文献分析 | 第95-98页 |
3.2 治疗方法的选择 | 第98-102页 |
3.2.1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的讨论 | 第98-100页 |
3.2.1.1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机制 | 第99页 |
3.2.1.2 中药离子导入的治疗优势 | 第99-100页 |
3.2.1.3 中药离子导入的临床应用 | 第100页 |
3.2.2 中药敷贴疗法的讨论 | 第100-102页 |
3.2.2.1 中药敷贴入治疗机制 | 第101页 |
3.2.2.2 中药敷贴的治疗优势 | 第101-102页 |
3.2.2.3 中药敷贴的临床应用 | 第102页 |
3.3 治疗药物的选择 | 第102-104页 |
3.4 治疗部位的选择 | 第104-106页 |
4 关于本次试验设计的讨论 | 第106-110页 |
4.1 关于本次临床试验方法的讨论 | 第106-107页 |
4.2 受试者的选择 | 第107页 |
4.3 对照组干预措施的选择 | 第107-108页 |
4.4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108-110页 |
5 关于研究结果的讨论 | 第110-115页 |
5.1 试验基本情况分析 | 第110-111页 |
5.2 临床疗效分析 | 第111-113页 |
5.3 安全性分析 | 第113-114页 |
5.4 依从性分析 | 第114-115页 |
结论 | 第115-116页 |
特色与创新 | 第116-117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8页 |
附件 | 第128-145页 |
附件1:文献综述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 第128-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6页 |
附件2:临床评价量表 | 第136-139页 |
附件3: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 第139-144页 |
附件4: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144-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