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6-7页 |
| 1.1 济南方言简介 | 第6页 |
| 1.1.1 济南及济南方言 | 第6页 |
| 1.1.2 济南方言音系 | 第6页 |
| 1.2 济南方言中的“可” | 第6-7页 |
| 第二章 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 2.1 关于现代济南方言“可”的研究 | 第7页 |
| 2.2 关于近代汉语“呵”的研究 | 第7-9页 |
| 2.2.1 官话中的“呵” | 第8页 |
| 2.2.2 山东方言中的“可”的特殊用法 | 第8-9页 |
| 2.3 其它相关研究 | 第9页 |
| 2.4 小结 | 第9-10页 |
| 第三章“可”在句中的用法 | 第10-23页 |
| 3.1 做时间助词和时间标记 | 第10-14页 |
| 3.1.1 用法 | 第10-12页 |
| 3.1.2 来源 | 第12页 |
| 3.1.3 近代汉语和相关方言中的“可”(或记作“呵”) | 第12-14页 |
| 3.2 做假设、让步等标记 | 第14-20页 |
| 3.2.1 用法 | 第14-15页 |
| 3.2.2 来源 | 第15-17页 |
| 3.2.3 演变类型考察 | 第17-20页 |
| 3.3 做话题标记 | 第20-23页 |
| 3.3.1 用法 | 第20-21页 |
| 3.3.2 来源 | 第21-23页 |
| 3.4 小结 | 第23页 |
| 第四章“可”在句末的用法 | 第23-32页 |
| 4.1 肯定形式中的“可” | 第24-28页 |
| 4.1.1 用法 | 第24-25页 |
| 4.1.2 来源 | 第25-28页 |
| 4.2 否定形式中的“可” | 第28-32页 |
| 4.2.1 用法 | 第28-29页 |
| 4.2.2 来源 | 第29-32页 |
| 4.3 小结 | 第32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32-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 致谢 | 第37-3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已录用论文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