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果、蔬菜、坚果加工工业论文--果蔬加工品标准与检验论文

酸浆果黄酮的组分分析及体外活性的研究

摘要第9-10页
前言第10-16页
    1 酸浆果的化学成分第10页
    2 黄酮类化合物第10-15页
        2.1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技术第10-11页
            2.1.1 有机溶剂浸提法第10页
            2.1.2 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第10-11页
            2.1.3 微波提取技术第11页
            2.1.4 其他方法第11页
        2.2 黄酮类化合物的组分分析第11-12页
            2.2.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第11页
            2.2.2 质谱法(MS)第11页
            2.2.3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第11-12页
        2.3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第12-15页
            2.3.1 体外抗氧化活性第12-13页
                2.3.1.1 清除DPPH·自由基法第12-13页
                2.3.1.2 清除ABTS自由基法第13页
                2.3.1.3 总抗氧化能力(T-AOC)测定法第13页
                2.3.1.4 ORAC法第13页
                2.3.1.5 其他方法第13页
            2.3.2 对体外抑制酶的作用第13-15页
                2.3.2.1 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第14页
                2.3.2.2 对α-淀粉酶的抑制第14页
                2.3.2.3 对脂肪酶的抑制第14-15页
    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第一章 酸浆果黄酮的组分分析第16-36页
    1 材料与仪器第16页
        1.1 材料与试剂第16页
            1.1.1 原材料第16页
            1.1.2 试剂第16页
        1.2 仪器设备第16页
    2 试验方法第16-18页
        2.1 样品制备第16-17页
        2.2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第17-18页
            2.2.1 色谱条件第17-18页
            2.2.2 质谱条件第1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8-34页
        3.1 氯仿相中黄酮类物质组成第18-30页
            3.1.1 一级质谱第18-27页
            3.1.2 二级质谱第27-30页
        3.2 石油醚相中黄酮类物质组成第30-31页
        3.3 氯仿乳化层相中黄酮类物质组成第31页
        3.4 乙酸乙酯相中黄酮类物质组成第31-33页
            3.4.1 一级质谱第31-32页
            3.4.2 二级质谱第32-33页
        3.5 正丁醇相中黄酮类物质组成第33-34页
        3.6 水相中黄酮类物质组成第34页
    4 讨论第34页
    5 小结第34-36页
第二章 酸浆果及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研究第36-49页
    1 材料与仪器第36页
        1.1 材料与试剂第36页
            1.1.1 材料第36页
            1.1.2 试剂第36页
        1.2 仪器设备第36页
    2 试验方法第36-40页
        2.1 清除DPPH·自由基法第36-37页
            2.1.1 清除DPPH·自由基的原理第37页
            2.1.2 样品配制第37页
            2.1.3 溶液配制第37页
            2.1.4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第37页
        2.2 清除ABTS自由基法第37-38页
            2.2.1 清除ABTS自由基的原理第37页
            2.2.2 样品配制第37-38页
            2.2.3 溶液配制第38页
            2.2.4 Trolox标准曲线测定的准备第38页
            2.2.5 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的测定第38页
        2.3 总抗氧化能力(T-AOC)测定法第38-39页
            2.3.1 T-AOC法的原理第38页
            2.3.2 样品配制第38页
            2.3.3 溶液配制第38-39页
            2.3.4 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测定第39页
        2.4 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的测定第39-40页
            2.4.1 ORAC法的特点及作用机理第39页
            2.4.2 样品配制第39页
            2.4.3 溶液配制第39页
            2.4.4 Trolox标准曲线测定的准备第39-40页
            2.4.5 ORAC的测定第4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0-46页
        3.1 果汁、果粉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第40-44页
        3.2 各萃取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第44-46页
    4 讨论第46-47页
    5 小结第47-49页
第三章 酸浆果及其提取物对体外抑制酶的作用第49-57页
    1 材料与仪器第49-50页
        1.1 材料与试剂第49页
            1.1.1 材料第49页
            1.1.2 试剂第49页
        1.2 仪器设备第49-50页
    2 试验方法第50-52页
        2.1 酸浆果及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第50页
            2.1.1 样品配制第50页
            2.1.2 溶液配制第50页
            2.1.3 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的方法第50页
        2.2 酸浆果及其提取物对α-淀粉酶的抑制第50-51页
            2.2.1 样品配制第50页
            2.2.2 溶液配制第50-51页
            2.2.3 对α-淀粉酶活性抑制的方法第51页
        2.3 酸浆果及其提取物对脂肪酶的抑制第51-52页
            2.3.1 样品配制第51页
            2.3.2 溶液配制第51页
            2.3.3 对脂肪酶活性抑制的方法第51-5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2-56页
        3.1 果汁、果粉对体外抑制酶的作用第52-54页
        3.2 各萃取相对体外抑制酶的作用第54-56页
    4 讨论第56页
    5 小结第56-57页
全文结论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Abstract第63页
附录第65-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效降解玉米秸秆复合菌系的构建
下一篇:杏鲍菇多肽对铅致大鼠脑组织损伤的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