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葡萄霜霉病生防放线菌PY-1鉴定及抑菌活性物质结构解析

中文摘要第13-15页
ABSTRACT第15-16页
第一章 葡萄霜霉病及生防放线菌研究进展第17-32页
    1.1 葡萄霜霉病概述第17-22页
        1.1.1 葡萄霜霉病病原第17-18页
        1.1.2 葡萄霜霉病症状及危害第18-19页
        1.1.3 葡萄霜霉病发生及流行第19-20页
        1.1.4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现状第20-21页
        1.1.5 葡萄霜霉病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1.2 生防放线菌研究进展第22-31页
        1.2.1 放线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第22-24页
        1.2.2 生防放线菌作用机制第24-26页
        1.2.3 生防放线菌代谢产物研究进展第26-28页
        1.2.4 放线菌代谢产物分离及纯化技术研究现状第28-30页
        1.2.5 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第30-31页
        1.2.6 生物防治研究的前景展望第31页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1-32页
第二章 葡萄霜霉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第32-4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2.1.1 试验材料第32-33页
        2.1.2 试验方法第33-34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4-39页
        2.2.1 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第34-35页
        2.2.2 生防放线菌的初筛第35-36页
        2.2.3 生防放线菌的复筛第36-37页
        2.2.4 生防放线菌PY-1抑菌谱测定第37-39页
    2.3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生防放线菌PY-1的鉴定第40-5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0-44页
        3.1.1 试验材料第40-41页
        3.1.2 试验方法第41-44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4-49页
        3.2.1 放线菌PY-1形态观察第44-45页
        3.2.2 放线菌PY-1培养特征第45-46页
        3.2.3 放线菌PY-1生理生化特征第46-47页
        3.2.4 放线菌PY-1 16S rDNA序列分析第47-49页
    3.3 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生防放线菌PY-1发酵条件优化第51-6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1-54页
        4.1.1 试验材料第51-52页
        4.1.2 试验方法第52-54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4-63页
        4.2.1 基础培养基筛选第54-55页
        4.2.2 不同碳源对PY-1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第55页
        4.2.3 不同氮源对PY-1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第55-57页
        4.2.4 无机盐对PY-1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第57页
        4.2.5 培养时间对PY-1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第57-58页
        4.2.6 温度对PY-1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第58-59页
        4.2.7 初始pH对PY-1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第59页
        4.2.8 转速对PY-1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第59-60页
        4.2.9 接菌量对PY-1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第60-61页
        4.2.10 装液量对PY-1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第61页
        4.2.11 正交试验第61-63页
        4.2.12 优化培养基对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第63页
    4.3 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生防放线菌PY-1发酵产物稳定性研究第65-7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65-67页
        5.1.1 试验材料第65页
        5.1.2 试验方法第65-67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7-71页
        5.2.1 放线菌PY-1抑菌活性物质的分布第67页
        5.2.2 温度对PY-1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的影响第67-68页
        5.2.3 光照对PY-1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的影响第68页
        5.2.4 pH对PY-1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的影响第68-69页
        5.2.5 储藏时间对PY-1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的影响第69-70页
        5.2.6 蛋白酶对PY-1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的影响第70页
        5.2.7 金属离子对PY-1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的影响第70-71页
    5.3 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生防放线菌PY-1抑菌机理研究及田间防效评价第72-80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72-76页
        6.1.1 试验材料第72-73页
        6.1.2 试验方法第73-76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76-78页
        6.2.1 生防菌PY-1发酵滤液对病原菌孢子囊及孢子囊梗的影响第76页
        6.2.2 生防菌PY-1主要拮抗代谢物初步分析第76-77页
        6.2.3 生防放线菌PY-1的田间防效评价第77-78页
    6.3 小结第78-80页
第七章 生防放线菌PY-1抑菌活性产物的分离纯化第80-90页
    7.1 材料与方法第80-84页
        7.1.1 试验材料第80-81页
        7.1.2 试验方法第81-84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84-89页
        7.2.1 溶媒萃取分离结果第84页
        7.2.2 薄层层析检测结果第84-85页
        7.2.3 硅胶柱层析结果第85页
        7.2.4 Sephadex LH-20柱层析结果第85-87页
        7.2.5 HPLC制备PY-1菌株抑菌活性物质第87-89页
    7.3 小结第89-90页
第八章 生防放线菌PY-1抑菌活性物质的结构解析第90-95页
    8.1 材料与方法第90页
        8.1.1 试验材料第90页
        8.1.2 试验方法第90页
    8.2 结果与分析第90-94页
        8.2.1 PY1-7-1结构解析第90-92页
        8.2.2 PY1-7-2结构解析第92-94页
    8.3 小结第94-95页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第95-100页
    9.1 葡萄霜霉病生防放线菌的筛选第95-96页
    9.2 生防放线菌PY-1的鉴定第96页
    9.3 生防放线菌PY-1发酵条件优化第96-97页
    9.4 生防放线菌PY-1发酵滤液稳定性研究第97页
    9.5 生防放线菌PY-1抑菌机理及田间防效评价第97-98页
    9.6 生防放线菌PY-1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解析第98-99页
    9.7 创新点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11-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规律及防控机制研究
下一篇: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柞蚕中肠转录组及免疫相关基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