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31页 |
1.1 重金属来源及污染现状 | 第14-18页 |
1.1.1 重金属来源 | 第15-16页 |
1.1.2 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16-17页 |
1.1.3 国内外重金属研究成果 | 第17-18页 |
1.2 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 第18-20页 |
1.2.1 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 | 第18-19页 |
1.2.2 重金属对土壤的危害 | 第19-20页 |
1.2.3 重金属对水体的危害 | 第20页 |
1.3 集水区生态系统对重金属的作用 | 第20-24页 |
1.3.1 植物对重金属的作用 | 第21-22页 |
1.3.2 士壤对重金属的作用 | 第22-23页 |
1.3.3 水体对重金属的作用 | 第23-24页 |
1.4 集水区重金属通量 | 第24-25页 |
1.5 集水区重金属源—汇格局研究 | 第25-29页 |
1.5.1 源汇概念 | 第25-26页 |
1.5.2 重金属源研究 | 第26-28页 |
1.5.3 重金属汇研究 | 第28-29页 |
1.6 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 第29-31页 |
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1-32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32-37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32-33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3-36页 |
3.4 数据分析 | 第36-37页 |
4 集水区大气重金属沉降通最 | 第37-50页 |
4.1 大气干沉降重金属通量 | 第37-39页 |
4.2 大气湿沉降重金属通量 | 第39-48页 |
4.3 集水区大气重金属年输入通量 | 第48-49页 |
4.4 小结 | 第49-50页 |
5 集水区肥料、农药重金属输入通量 | 第50-53页 |
5.1 集水区肥料、农药重金属含量特征 | 第50-51页 |
5.2 集水区肥料、农药重金属输入通量 | 第51-52页 |
5.3 小结 | 第52-53页 |
6 集水区出水口径流重金属输出通量 | 第53-55页 |
6.1 出口径流重金属含量特征 | 第53页 |
6.2 出口径流景变化 | 第53-54页 |
6.3 出口径流重金属输出通量 | 第54-55页 |
6.4 小结 | 第55页 |
7 集水区地表径流重金属输出通量 | 第55-69页 |
7.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重金属含量特征 | 第55-59页 |
7.2 地表径流重金属含量的季节变化 | 第59-61页 |
7.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与大气降水的关系 | 第61-64页 |
7.4 集水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年重金属输出通量 | 第64-68页 |
7.5 小结 | 第68-69页 |
8 集水区作物收获重金属输出通量 | 第69-74页 |
8.1 主要作物不同部位重金属含量特征 | 第69-70页 |
8.2 主要农作物转运能力分析 | 第70-72页 |
8.3 集水区主要作物重金属输出通量 | 第72-74页 |
8.4 小结 | 第74页 |
9 集水区壤中流重金属输出通量 | 第74-87页 |
9.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孔隙度 | 第74-75页 |
9.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壤中流重金属含量特征 | 第75-79页 |
9.3 壤中流重金属含量的季节变化 | 第79-81页 |
9.4 集水区壤中流重金属年输出通量 | 第81-83页 |
9.5 集水区壤中流重金属年输出通量 | 第83-86页 |
9.6 小结 | 第86-87页 |
10 影响集水区复合生态系统重金属“源”“汇”格局的因素分析 | 第87-99页 |
10.1 集水区重金属输入输出通量 | 第88-90页 |
10.2 重金属“源”“汇”格局的影响因素 | 第90-97页 |
10.3 重金属“源”“汇”格局的回归模型 | 第97-99页 |
10.4 小结 | 第99页 |
11 讨论与结论 | 第99-108页 |
11.1 大气沉降中的重金属 | 第99-102页 |
11.2 肥料、农药中的重金属 | 第102-103页 |
11.3 径流中的重金属 | 第103-104页 |
11.4 作物中的重金属 | 第104-105页 |
11.5 土壤层对重金属的作用 | 第105-106页 |
11.6 集水区重金属的“源”“汇”格局 | 第106-107页 |
11.7 结论 | 第107-108页 |
12 问题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