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质押融资模式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一、引言 | 第8-17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14页 |
1、国际背景 | 第8-9页 |
2、国内背景 | 第9-14页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研究目的 | 第14页 |
2、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三) 研究框架与创新 | 第15-17页 |
1、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2、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3、创新之处 | 第17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7-25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1、专利价值研究 | 第18-19页 |
2、专利评估方法研究 | 第19-20页 |
3、融资模式研究 | 第20-21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1-25页 |
1、专利质押融资的可行性研究 | 第21-22页 |
2、专利融资风险研究 | 第22-23页 |
3、专利价值评估方式研究 | 第23-24页 |
4、专利质押融资模式研究 | 第24-25页 |
(三) 简要评述 | 第25页 |
三、专利质押融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5-29页 |
(一) 相关概念 | 第25-27页 |
1、专利权 | 第25-26页 |
2、科技型中小企业 | 第26页 |
3、专利质押融资 | 第26页 |
4、专利质押融资模式 | 第26-27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1、知识经济理论 | 第27-28页 |
2、优序融资理论 | 第28页 |
3、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8-29页 |
四、上海市专利质押融资模式分析 | 第29-39页 |
(一) 上海专利质押融资现状 | 第29-34页 |
1、上海市质押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 第29-30页 |
2、上海市专利质押融资区域范围扩展 | 第30-32页 |
3、上海市间接质押融资模式占主导地位 | 第32页 |
4、上海质押融资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二) 政府担保的间接质押融资模式 | 第34-37页 |
1、间接融资模式的参与主体 | 第34-35页 |
2、间接融资模式的运作方式 | 第35-36页 |
3、间接质押融资模式的特点 | 第36页 |
4、间接质押融资模式存在的不足 | 第36-37页 |
(三) 银行自行开展的直接质押融资模式 | 第37-39页 |
1、直接质押融资模式的参与主体 | 第37页 |
2、直接质押融资模式的运作方式 | 第37-38页 |
3、直接质押融资模式的特点 | 第38页 |
4、直接质押融资模式存在的不足 | 第38-39页 |
(四) 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 | 第39页 |
五、实证分析 | 第39-47页 |
(一) Logistic回归模型 | 第39-40页 |
(二) 解释变量的选取和分析 | 第40-43页 |
1、与专利相关的变量 | 第40-41页 |
2、企业特征变量 | 第41-42页 |
3、与政策相关的变量 | 第42-43页 |
(三) 数据来源 | 第43页 |
(四) 模型分析 | 第43-46页 |
(五) 问题分析 | 第46-47页 |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7-51页 |
(一) 优化专利质押融资环境 | 第47-49页 |
1、健全专利质押融资制度 | 第48页 |
2、优化政府支持政策 | 第48-49页 |
(二) 健全专利质押融资配套服务体系 | 第49-51页 |
1、完善专利评估体系 | 第49页 |
2、建立规范的融资担保体系 | 第49-50页 |
3、按市场化原则完善专利交易市场 | 第50页 |
4、搭建专利质押融资交流平台 | 第50-51页 |
(三) 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优化贷款策略 | 第51页 |
七、总结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