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联合企业经济论文--高新技术企业论文

专利质押融资模式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一、引言第8-17页
 (一) 研究背景第8-14页
  1、国际背景第8-9页
  2、国内背景第9-14页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研究目的第14页
  2、研究意义第14-15页
 (三) 研究框架与创新第15-17页
  1、研究框架第15-16页
  2、研究方法第16-17页
  3、创新之处第17页
二、文献综述第17-25页
 (一) 国外研究综述第17-21页
  1、专利价值研究第18-19页
  2、专利评估方法研究第19-20页
  3、融资模式研究第20-21页
 (二) 国内研究综述第21-25页
  1、专利质押融资的可行性研究第21-22页
  2、专利融资风险研究第22-23页
  3、专利价值评估方式研究第23-24页
  4、专利质押融资模式研究第24-25页
 (三) 简要评述第25页
三、专利质押融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25-29页
 (一) 相关概念第25-27页
  1、专利权第25-26页
  2、科技型中小企业第26页
  3、专利质押融资第26页
  4、专利质押融资模式第26-27页
 (二) 理论基础第27-29页
  1、知识经济理论第27-28页
  2、优序融资理论第28页
  3、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8-29页
四、上海市专利质押融资模式分析第29-39页
 (一) 上海专利质押融资现状第29-34页
  1、上海市质押融资规模不断扩大第29-30页
  2、上海市专利质押融资区域范围扩展第30-32页
  3、上海市间接质押融资模式占主导地位第32页
  4、上海质押融资工作存在的问题第32-34页
 (二) 政府担保的间接质押融资模式第34-37页
  1、间接融资模式的参与主体第34-35页
  2、间接融资模式的运作方式第35-36页
  3、间接质押融资模式的特点第36页
  4、间接质押融资模式存在的不足第36-37页
 (三) 银行自行开展的直接质押融资模式第37-39页
  1、直接质押融资模式的参与主体第37页
  2、直接质押融资模式的运作方式第37-38页
  3、直接质押融资模式的特点第38页
  4、直接质押融资模式存在的不足第38-39页
 (四) 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第39页
五、实证分析第39-47页
 (一) Logistic回归模型第39-40页
 (二) 解释变量的选取和分析第40-43页
  1、与专利相关的变量第40-41页
  2、企业特征变量第41-42页
  3、与政策相关的变量第42-43页
 (三) 数据来源第43页
 (四) 模型分析第43-46页
 (五) 问题分析第46-47页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第47-51页
 (一) 优化专利质押融资环境第47-49页
  1、健全专利质押融资制度第48页
  2、优化政府支持政策第48-49页
 (二) 健全专利质押融资配套服务体系第49-51页
  1、完善专利评估体系第49页
  2、建立规范的融资担保体系第49-50页
  3、按市场化原则完善专利交易市场第50页
  4、搭建专利质押融资交流平台第50-51页
 (三) 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优化贷款策略第51页
七、总结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后记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基于上市公司股权属性的视角
下一篇:关于国有企业企业年金制度研究--以上海RQ集团企业年金制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