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手性化合物简介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生物催化简介 | 第10-11页 |
·酯酶简介及其应用 | 第11-12页 |
·酯酶概述 | 第11页 |
·酯酶的作用机制 | 第11-12页 |
·酯酶的应用 | 第12页 |
·羰基还原酶简介及其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 第12-15页 |
·羰基还原酶简介 | 第12页 |
·羰基还原酶的作用机制 | 第12-13页 |
·羰基还原酶在手性药物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选择性化学卤代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卤代反应的重要性 | 第15页 |
·溴代反应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氯代反应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微杆菌酯酶的发酵优化及部分纯化 | 第20-35页 |
·引言 | 第20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2页 |
·微生物 | 第20页 |
·培养基(g/L) | 第20-21页 |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1-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7页 |
·微杆菌SIT101的培养 | 第22页 |
·细胞OD值的测定 | 第22页 |
·细胞干重的测定 | 第22页 |
·酶活测定方法 | 第22页 |
·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单甲酯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3页 |
·摇瓶发酵培养条件 | 第23页 |
·发酵罐培养条件 | 第23-24页 |
·对硝基苯酚乙酸酯测活方法与生物素二甲酯测活法一致性的考察 | 第24页 |
·Bradford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 第24-25页 |
·细胞破碎 | 第25页 |
·硫酸铵沉淀 | 第25页 |
·超滤离心 | 第25-26页 |
·凝胶过滤(Sephadex G-75) | 第26页 |
·SDS-PAGE | 第26-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4页 |
·摇瓶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 第27-28页 |
·发酵罐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 第28-32页 |
·对硝基苯酚酯测活法与生物素二甲酯测活法一致性的考察 | 第32页 |
·Bradford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 第32页 |
·硫酸铵分级沉淀 | 第32-33页 |
·Sephadex G75凝胶过滤 | 第33页 |
·纯化结果总结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一锅煮”的化学-酶法合成手性α-卤代芳基醇 | 第35-50页 |
·引言 | 第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5-37页 |
·菌种 | 第35页 |
·培养基 | 第35页 |
·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主要仪器 | 第36-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43页 |
·Rhodotorula sp.AS2.2241细胞的发酵培养 | 第37页 |
·芳基酮化合物的化学卤代 | 第37-40页 |
·α-卤代芳基酮的生物催化还原 | 第40-41页 |
·化学卤代与生物催化还原偶联制备手性α-卤代芳基醇 | 第41-42页 |
·卤代芳基酮化学-酶法偶联反应 | 第42页 |
·分析方法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9页 |
·芳基酮的卤代反应 | 第43-47页 |
·芳基酮化学卤代与红酵母Rhodotorula sp.AS2.2241生物催化还原相容性研究 | 第47-49页 |
·卤代芳基酮的化学-酶法偶联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全文总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