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微利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对本文的启示 | 第14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选题方向 | 第17页 |
·研究角度 | 第17-18页 |
2 相关概念解析及理论分析 | 第18-26页 |
·微利上市公司及真实盈余管理概念解析 | 第18-19页 |
·微利上市公司的概念解析 | 第18页 |
·真实盈余管理的概念解析 | 第18-19页 |
·相关理论分析 | 第19-22页 |
·真实盈余管理存在的理论分析 | 第19-20页 |
·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 第20-22页 |
·我国微利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 第22-24页 |
·债务契约约束的动机 | 第22-23页 |
·基于管理者薪酬契约的动机 | 第23页 |
·基于避免被特别处理的动机 | 第23页 |
·基于逃避高质量外部审计的动机 | 第23-24页 |
·基于披露评价指标的动机 | 第24页 |
·基于会计弹性空间的动机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我国微利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 第26-41页 |
·研究设计 | 第26-27页 |
·设计原理 | 第26页 |
·研究假设 | 第26-27页 |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27-29页 |
·真实盈余管理模型 | 第29-30页 |
·真实盈余管理模型的介绍 | 第29页 |
·真实盈余管理模型的评价 | 第29-30页 |
·实证研究分析及结论 | 第30-39页 |
·实证研究分析 | 第30-39页 |
·实证研究结果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治理微利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建议 | 第41-45页 |
·治理微利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宏观建议 | 第41-43页 |
·优化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 | 第41页 |
·优化监管治理模式 | 第41-42页 |
·完善会计准则 | 第42页 |
·完善对外信息披露制度 | 第42-43页 |
·治理微利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微观建议 | 第43-44页 |
·优化内部激励制度 | 第43页 |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 第43页 |
·建立债权人“相机性控制”机制 | 第43-44页 |
·提高利益相关者的专业素养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45-47页 |
·本文的总结 | 第45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45-46页 |
·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