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概念界定 | 第13-18页 |
·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理论框架 | 第22-24页 |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 | 第22-23页 |
·认知行为理论(Cognitive Theory) | 第23-24页 |
·社会角色理论(Social Role Theory) | 第24页 |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第24-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研究思路 | 第26-27页 |
第二章 不做沉默的羔羊——校园欺凌行为的个案介入 | 第27-46页 |
·案例背景 | 第27-28页 |
·个案介入前期 | 第28-32页 |
·个案背景 | 第28-29页 |
·问题分析 | 第29-30页 |
·能力评估 | 第30-31页 |
·介入目标 | 第31-32页 |
·个案介入中期 | 第32-41页 |
·介入的过程 | 第32-41页 |
·个案介入的后期 | 第41-43页 |
·评估 | 第41-42页 |
·结案 | 第42-43页 |
·专业反思 | 第43-46页 |
第三章 研究发现与反思 | 第46-51页 |
·个人层面 | 第46-47页 |
·学校层面 | 第47-49页 |
·家庭层面 | 第49-50页 |
·社会层面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1-55页 |
·宏观层面:政府“有形的手”+媒体“无形的手”共同推进反校园欺凌的机制落实 | 第51-52页 |
·政府加强反校园欺凌机制及因应策略的制定及推进 | 第51-52页 |
·加强对网络及电视媒体的监督与管理 | 第52页 |
·中观层面:促进传统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学校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 | 第52-53页 |
·传统教育体系应当与时俱进:“一校一社工”应当大力推进 | 第52-53页 |
·落实发挥心理咨询辅导室的作用 | 第53页 |
·微观层面:增强学生抗逆力,提高危机应变能力 | 第53-55页 |
·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增强学生抗逆力 | 第53-54页 |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亲子互动的必要性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件一 | 第57-58页 |
附件二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