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2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5-40页 |
·研究背景 | 第25-27页 |
·煤的化学结构和组成 | 第27-29页 |
·煤中有机硫赋存形式的研究 | 第29-31页 |
·煤炭的主要脱硫方法 | 第31-32页 |
·微波的性质及加热原理 | 第32-34页 |
·微波技术在煤炭脱硫处理中的应用 | 第34-37页 |
·煤炭微波脱硫的研究进展 | 第34-36页 |
·煤炭介电特性的研究 | 第36-37页 |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煤炭脱硫中的应用 | 第37-38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8-40页 |
第2章 新峪炼焦煤中有机含硫组分赋存形态分析 | 第40-61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主要试剂与原料 | 第42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2-43页 |
·煤样的制备 | 第43页 |
·测试分析条件 | 第43-44页 |
·新峪炼焦煤中有机硫赋存形态的研究 | 第44-49页 |
·新峪炼焦原煤的煤质分析 | 第44-45页 |
·新峪炼焦原煤中有机硫赋存形态的分析 | 第45-46页 |
·新峪炼焦精煤的煤质分析 | 第46页 |
·新峪炼焦精煤中有机硫赋存形态的分析 | 第46-47页 |
·新峪炼焦原煤无机硫脱除后有机硫赋存形态的分析 | 第47-49页 |
·新峪炼焦原煤中小分子有机硫赋存结构的研究 | 第49-53页 |
·溶剂萃取脱除有机硫 | 第49页 |
·不同溶剂对有机硫的选择性萃取 | 第49-52页 |
·萃取液中小分子有机硫赋存形态的分析 | 第52-53页 |
·新峪炼焦精煤族组分中有机硫赋存形态的研究 | 第53-60页 |
·新峪炼焦精煤的分级萃取 | 第53-56页 |
·新峪炼焦精煤族组分分离 | 第56-58页 |
·新峪炼焦精煤族组分中有机硫赋存形态的分析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3章 硫醚/硫醇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61-76页 |
·实验部分 | 第61-63页 |
·主要试剂与原料 | 第61-62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62页 |
·测试分析条件 | 第62-63页 |
·硫醚/硫醇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63-66页 |
·硫醇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63-64页 |
·二羰基硫醚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64-65页 |
·β-硫代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65-66页 |
·硫醚/硫醇类化合物的表征与分析 | 第66-74页 |
·硫醇类化合物的表征与分析 | 第66-67页 |
·二羰基硫醚类化合物的表征与分析 | 第67-70页 |
·β-硫代酮类化合物的表征与分析 | 第70-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4章 硫醚/硫醇类化合物微波响应特性的研究 | 第76-99页 |
·实验部分 | 第77-78页 |
·主要试剂与原料 | 第77-78页 |
·主要仪器及测试方法 | 第78页 |
·新峪炼焦精煤微波响应特性分析 | 第78-80页 |
·小分子含硫化合物微波响应研究 | 第80-91页 |
·硫醇类化合物微波响应特性分析 | 第80-85页 |
·硫醚类化合物微波响应特性分析 | 第85-91页 |
·较大分子含硫化合物微波响应研究 | 第91-98页 |
·硫醇类化合物微波响应特性分析 | 第91-92页 |
·不同芳碳比硫醚类化合物的微波响应特性分析 | 第92-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5章 微波辐照非热效应对硫醚/硫醇类化合物结构特性的影响 | 第99-120页 |
·实验部分 | 第100-101页 |
·主要试剂与原料 | 第100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100-101页 |
·测试条件与计算方法 | 第101-102页 |
·微波辐照条件 | 第101页 |
·核磁共振氢谱测试条件 | 第101页 |
·紫外光谱测试条件 | 第101页 |
·红外光谱测试条件 | 第101页 |
·显微激光拉曼测试条件 | 第101页 |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 第101-102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102-114页 |
·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分析 | 第102-106页 |
·紫外光谱测试结果分析 | 第106-108页 |
·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分析 | 第108-111页 |
·显微激光拉曼测试结果分析 | 第111-114页 |
·模拟计算分析 | 第114-119页 |
·基态分子前线轨道的模拟计算分析 | 第114-116页 |
·外加电场中分子结构特性的模拟计算分析 | 第116-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6章 微波辐照脱除炼焦煤中有机硫的试验研究 | 第120-130页 |
·实验部分 | 第121-122页 |
·主要试剂与原料 | 第121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21页 |
·测试条件与计算方法 | 第121-122页 |
·微波辐照脱硫 | 第122-129页 |
·微波辐照脱除硫醇/醚类有机硫的研究 | 第122-123页 |
·氧化脱硫 | 第123-124页 |
·微波和硝酸预处理氧化脱硫单因素影响试验 | 第124-128页 |
·脱硫前后煤样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128页 |
·脱硫机理分析 | 第128-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0-133页 |
·结论 | 第130-131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31页 |
·展望 | 第13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8页 |
致谢 | 第148-149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49-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