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地下矿山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矿山安全生产现状 | 第11-15页 |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现状 | 第11-14页 |
·非煤矿山事故特点 | 第14-15页 |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国外矿山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国内矿山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第二章 非煤地下矿山危险源分析 | 第24-38页 |
·概述 | 第24-26页 |
·危险源的概念 | 第24页 |
·重大危险源 | 第24-25页 |
·危险源的产生 | 第25-26页 |
·危险源的分类及分析方法 | 第26-30页 |
·危险源的分类 | 第26-29页 |
·危害因素的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非煤地下矿山危险源辨识 | 第30-37页 |
·采场概况 | 第30-32页 |
·凡口铅锌矿事故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凡口铅锌矿存在的危险因素调查 | 第33-35页 |
·危险源的辨识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模糊综合评判在矿山安全系统中的应用 | 第38-56页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 第38-41页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38-39页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基本步骤 | 第39-41页 |
·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权重 | 第41-42页 |
·层次分析方法 | 第41页 |
·层次分析方法的步骤 | 第41-42页 |
·建立矿山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的采集 | 第42-45页 |
·建立矿山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第42-44页 |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指标及数据采集 | 第44-45页 |
·矿山开采单元的评价 | 第45-48页 |
·矿山开采单元安全评分结果及权重的确定 | 第45-46页 |
·矿山开采单元安全评价的结论 | 第46-48页 |
·管理制度单元的评价 | 第48-49页 |
·管理制度单元安全评分结果及权重的确定 | 第48-49页 |
·管理制度单元安全评价的结论 | 第49页 |
·提升与运输系统的评价 | 第49-50页 |
·提升与运输系安全评分结果及权重的确定 | 第49-50页 |
·提升与运输系统安全评价的结论 | 第50页 |
·爆破单元的评价 | 第50-51页 |
·爆破单元单元安全评分结果及权重的确定 | 第50-51页 |
·爆破单元权重安全评价的结论 | 第51页 |
·矿井通风排水系统的评价 | 第51-53页 |
·矿井通风排水系统安全评分结果及权重的确定 | 第51-52页 |
·矿井通风排水系统重安全评价的结论 | 第52-53页 |
·供电与通讯系统的评价 | 第53-54页 |
·供电与通讯系统安全评分结果及权重的确定 | 第53页 |
·供电与通讯系统重安全评价的结论 | 第53-54页 |
·矿山整体安全评价结论 | 第54-55页 |
·矿山整体安全评分结果及权重的确定 | 第54页 |
·矿山整体安全评价的结论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非煤地下矿山风险应对与应急处理 | 第56-68页 |
·非煤地下矿山风险应对 | 第56-61页 |
·非煤地下矿山风险应对的原则 | 第56页 |
·非煤地下矿山风险应对方法 | 第56-57页 |
·针对风险评价结果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 第57-61页 |
·事故的应急处理 | 第61-67页 |
·事故的应急救援的特征 | 第62-63页 |
·事故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 | 第63-64页 |
·事故应急响应程序 | 第64-65页 |
·常见事故应急处理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附件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