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绪论 | 第9-16页 |
| 第一章 美国在家教育的历史渊源与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 一、 美国在家教育的历史渊源 | 第16页 |
| 二、 美国在家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 (一)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 | 第16-17页 |
| (二) “非学校化社会”教育思潮的影响 | 第17页 |
| (三) 直接推动在家教育发展的两股思潮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美国在家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原因分析 | 第19-26页 |
| 一、 美国在家教育的发展历程 | 第19-22页 |
| (一) 争论与对抗时期(20 世纪 50 年代末 80 年代) | 第19-20页 |
| (二) 逐步合法化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1993 年) | 第20-21页 |
| (三) 稳步发展时期(1993 年至今) | 第21-22页 |
| 二、 美国在家教育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22-26页 |
| (一) 宗教方面的原因 | 第22-23页 |
| (二) 学校方面的原因 | 第23-24页 |
| (三) 家庭方面的原因 | 第24-25页 |
| (四) 社会方面的原因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美国在家教育的现状 | 第26-44页 |
| 一、 在家教育的数量与规模 | 第26-27页 |
| 二、 在家教育的主体 | 第27-30页 |
| (一) 学生 | 第27-28页 |
| (二) 家长 | 第28-30页 |
| 三、 在家教育的教学 | 第30-34页 |
| (一) 教学模式 | 第30-31页 |
| (二) 教学方法 | 第31-33页 |
| (三) 教学内容 | 第33页 |
| (四) 教学资源 | 第33-34页 |
| 四、 在家教育的质量评析 | 第34-37页 |
| (一) 学业成绩方面的评价 | 第34-35页 |
| (二) 社会化方面的评价 | 第35-36页 |
| (三) 接受高等教育的情况分析 | 第36-37页 |
| 五、 在家教育的支持系统 | 第37-44页 |
| (一) 国际理论的支持 | 第38页 |
| (二) 政府支持 | 第38-39页 |
| (三) 伙伴支持 | 第39-40页 |
| (四) 组织机构的支持 | 第40-42页 |
| (五) 教育资源支持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美国在家教育的优势、问题及争论 | 第44-51页 |
| 一、 在家教育的优势 | 第44-45页 |
| (一) 有利于家庭教育力量的回归,强化亲子关系 | 第44页 |
| (二) 有利于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育 | 第44-45页 |
| (三) 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 | 第45页 |
| (四) 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改善 | 第45页 |
| 二、 在家教育面临的问题 | 第45-48页 |
| (一) 教育资源方面 | 第45-46页 |
| (二) 社会化发展方面 | 第46-47页 |
| (三) 竞争意识方面 | 第47页 |
| (四) 教育民主化方面 | 第47-48页 |
| 三、 在家教育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 第48-49页 |
| (一) 在家教育的合法性 | 第48页 |
| (二) 在家教育的合理性 | 第48-49页 |
| 四、 在家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美国在家教育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 第51-57页 |
| 一、 我国在家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 第51-53页 |
| (一) 目前发展现状 | 第51-52页 |
| (二) 前景分析 | 第52-53页 |
| 二、 在家教育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 第53-57页 |
| (一) 教育改革要打破传统义务教育观念 | 第54页 |
| (二) 教育改革要“以人为本”,实现个性化教学 | 第54-55页 |
| (三) 教育改革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教育事业 | 第55页 |
| (四) 教育改革要完善家庭教育法律法规 | 第55页 |
| (五) 教育改革要多渠道促进家校间的合作 | 第55-57页 |
| 结语 | 第57-58页 |
| 注释 | 第58-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