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5页 |
·国外学者关于农村医疗保障的研究 | 第11-12页 |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身的研究 | 第12-14页 |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研究 | 第14-15页 |
·关于青海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研究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第15页 |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可能创新之处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17-18页 |
·可能创新之处 | 第17页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17-18页 |
第2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 | 第18-19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第18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运行效果评价的概念与方法 | 第19-20页 |
·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卫生经济学理论 | 第20-21页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1-22页 |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 第22页 |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青海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效果评价 | 第24-55页 |
·青海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现状分析 | 第24-27页 |
·新农合实施基本情况描述与对比分析 | 第24-27页 |
·全国新农合实施情况 | 第24页 |
·青海省新农合实施状况 | 第24-27页 |
·筹资状况 | 第25-26页 |
·补偿状况 | 第26-27页 |
·卫生服务状况 | 第27页 |
·青海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效果调查分析 | 第27-32页 |
·调查方案设计 | 第27-28页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8-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青海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效果实证分析 | 第32-55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32-37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32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 第32-35页 |
·投入落实类指标 | 第33页 |
·运行过程类指标 | 第33-34页 |
·产出效果类指标 | 第34-35页 |
·新农合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 第35-37页 |
·因子分析法简介 | 第37页 |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 第37页 |
·因子分析涉及的概念 | 第37页 |
·新农合运行效果水平测试 | 第37-51页 |
·原始数据采集 | 第37-42页 |
·考察原有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 第42-43页 |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提取和因子载荷矩阵的求解 | 第43-47页 |
·因子旋转及命名 | 第47-50页 |
·计算因子得分 | 第50-51页 |
·因子分析结果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5页 |
第4章 提升青海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效果的建议 | 第55-59页 |
·恢复新农合社会保险性质,加强制度宣传规避风险 | 第55页 |
·建立动态自动增长的筹资机制,保障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 第55-56页 |
·科学调整完善新农合补偿方案,提供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 第56-57页 |
·有效衔接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加大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倾斜 | 第57页 |
·加强新农合管理能力建设,科学监管统筹基金收支 | 第57-58页 |
·加强基础医疗设施建设,提高补偿受益人次比例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