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三节 论文框架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一、 动机的定义 | 第13页 |
二、 动机减退的定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4-22页 |
一、 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动机理论 | 第14-20页 |
二、 二语习得动机模式 | 第20-22页 |
第三节 国内外关于动机减退的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一、 国外关于动机减退的研究 | 第22-25页 |
二、 国内关于动机减退的研究 | 第25-26页 |
三、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7-31页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27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27-28页 |
一、 问卷调查对象 | 第27页 |
二、 访谈对象 | 第27-28页 |
第三节 研究工具 | 第28-29页 |
一、 调查问卷 | 第28页 |
二、 访谈工具 | 第28-29页 |
第四节 研究进程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1-47页 |
第一节 研究结果 | 第31-43页 |
一、 问卷调查结果 | 第31-40页 |
二、 访谈结果 | 第40-43页 |
第二节 讨论 | 第43-4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7-55页 |
第一节 启示 | 第47-53页 |
一、 实行“同课异构”,发挥教材的趣味性 | 第47-48页 |
二、 多传授英语学习策略 | 第48-49页 |
三、 发挥皮格玛利翁效应,并控制任务难度,增强信心 | 第49-51页 |
四、 反思教学 | 第51页 |
五、 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 第51-53页 |
第二节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附录 | 第61-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本人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