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页
第一章 武陵山区旅游开发背景简介第8-12页
 第一节 国家政策背景第8-11页
  一、国家加大对湘、鄂、渝、贵四省交界地区的扶贫开发第9页
  二、“十二五规划”: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第9-10页
  三、中共十八大: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10-11页
 第二节 武陵山区的自身社会发展背景第11-12页
  一、宜万铁路全线贯通带来旅游开发新动力第11-12页
  二、各地区定点援建弥补资金短缺的不足第12页
第二章 武陵山区的旅游开发对比分析第12-14页
 第一节 湘西凤凰地区开发的现实状况第12-13页
 第二节 鄂西恩施地区的开发前景第13页
 第三节 黔东北遵义地区的开发困境第13-14页
第三章 武陵山区旅游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第14-19页
 第一节 传统工业的废物排放第14-15页
 第二节 生产力落后带来的自然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第15-17页
  一、工农业生产中巨大的环境负外部性第15-16页
  二、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第16-17页
 第三节 游客消费产生的“垃圾人”的疑问第17页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对滞后第17-18页
 第五节 旅游资源清洁开发产生的问题第18-19页
第四章 国外旅游开发与森林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借鉴第19-23页
 第一节 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森林公园保护体系第19-20页
 第二节 以法国为代表的森林经营模式第20-21页
 第三节 以巴西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区制度第21-23页
  一、实施与”半干旱地区共同生活计划”第22页
  二、实施国家森林计划第22-23页
  三、发挥全国环境意外事件紧急情况应急系统作用第23页
  四、为实施社会环保规划强化运用经济手段第23页
第五章 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思考第23-40页
 第一节 武陵山区旅游开发的展望第23-27页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第24-25页
  二、红色旅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25-26页
  三、区域协调的旅游资源共同开发第26-27页
 第二节 武陵山区旅游开发的环境保护法律思考第27-34页
  一、对武陵山区旅游开发进行环境保护的法理基础第27-29页
  二、武陵山区旅游开发环境保护的法律缺位与立法对策第29-32页
  三、环境执法中的柔性执法问题与应对措施第32-34页
 第三节 法经济学下的产业模式生态化建设第34-36页
  一、法律要用经济学的视角来思考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第34-35页
  二、经济手段治理污染比行政强制力更有效第35-36页
 第四节 武陵山区的生态文明制度的构建方向第36-40页
  一、优化武陵山区的国土开发格局第36-38页
  二、加强武陵山区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第38-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地方清真主食到风行全国的特色快餐--兰州牛肉拉面的饮食文化传播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兰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