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 ·本文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基于性能的导航及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 第15-25页 |
| ·PBN 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 ·PBN 运行需求 | 第16-19页 |
| ·中国民航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 ·PBN 运行要求 | 第17-19页 |
|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 第19-25页 |
| ·导航卫星系统简介 | 第20-22页 |
| ·增强系统简介 | 第22-25页 |
| 第三章 ADS-B 监视技术研究 | 第25-33页 |
| ·ADS-B 监视技术概述 | 第25-26页 |
| ·ADS-B 技术原理 | 第26-28页 |
| ·ADS-B OUT | 第26-27页 |
| ·ADS-B IN | 第27-28页 |
| ·ADS-B 系统数据链特征分析 | 第28-30页 |
| ·1090ES | 第28-29页 |
| ·UAT | 第29页 |
| ·VDL-4 | 第29页 |
| ·ADS-B 三种数据链技术比较 | 第29-30页 |
| ·ADS-B 监视技术与雷达监视技术比较 | 第30-31页 |
| ·ADS-B 监视技术应用分析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基于 ADS-B 运行的冲突探测及解脱算法研究 | 第33-49页 |
| ·飞行间隔和航空器接近 | 第33-34页 |
| ·飞行间隔 | 第33-34页 |
| ·航空器接近 | 第34页 |
| ·冲突探测模型 | 第34-40页 |
| ·坐标转换 | 第34-35页 |
| ·冲突区模型 | 第35-36页 |
| ·冲突探测模型 | 第36-40页 |
| ·飞行冲突解脱 | 第40-44页 |
| ·垂直方向冲突解脱方案 | 第40页 |
| ·水平方向冲突解脱方案 | 第40-44页 |
| ·冲突探测与解脱仿真分析 | 第44-48页 |
| ·“保向变速”冲突解脱方案仿真分析 | 第45-47页 |
| ·“保速变向”冲突解脱方案仿真分析 | 第47-48页 |
| ·ADS-B 应用于 TCAS 分析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PBN 运行下的 ADS-B 监视技术分析 | 第49-68页 |
| ·导航系统性能监视 | 第49-54页 |
| ·民航导航系统性能要求 | 第49-51页 |
| ·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视 | 第51-52页 |
| ·民航 RAIM 可用性预测需求 | 第52-54页 |
| ·PBN 运行下的 ADS-B 应用分析 | 第54-59页 |
| ·空域实施计划 | 第54-55页 |
| ·中国民航 ADS-B 监视技术要求 | 第55-58页 |
| ·ADS-B 监视数据评估方法 | 第58-59页 |
| ·基于 ADS-B 监视数据的航路间隔评估 | 第59-68页 |
| ·ADS-B 监视数据的处理 | 第59-61页 |
| ·采样点偏差分布研究 | 第61-64页 |
| ·基于 ADS-B 监视技术的 5 海里航路间隔安全评估 | 第64-68页 |
| 结论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