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大跨度桥梁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 第9-10页 |
·桥梁-桩-地基土动力相互作用系统数值模型 | 第10-11页 |
·大跨度桥梁多点非一致激励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地震波斜入射结构反应分析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考虑地震波斜入射作用下的动力分析数值模拟研究 | 第15-42页 |
·引言 | 第15页 |
·近场波动模拟中的人工边界 | 第15-18页 |
·粘弹性人工边界 | 第15-17页 |
·粘弹性人工边界单元 | 第17-18页 |
·斜入射波的自由场时域计算方法 | 第18-28页 |
·自由波场时域计算一维化有限元方法 | 第18-22页 |
·考虑斜入射的二维自由波场扩展解 | 第22-23页 |
·斜入射作用下自由波场数值算例 | 第23-28页 |
·斜入射地震动输入数值模拟 | 第28-34页 |
·斜入射地震动输入 | 第28-31页 |
·波动输入程序 | 第31-32页 |
·算例分析 | 第32-34页 |
·考虑斜入射地震动场的波动输入方法算例 | 第34-41页 |
·单层土的结果分析 | 第35-38页 |
·多层土的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地震波斜入射作用下局部场地动力反应分析 | 第42-59页 |
·引言 | 第42页 |
·斜入射对单层和多层场地土层地表放大效应的影响 | 第42-51页 |
·单层土分析 | 第43-47页 |
·多层土分析 | 第47-51页 |
·地震波斜入射情况下软土层对地面运动峰值的影响 | 第51-53页 |
·地表软土层的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基岩上软土层的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斜入射情况下河谷地形效应 | 第53-57页 |
·河谷地形有限元模型 | 第53-54页 |
·P波入射时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SV波入射时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考虑地震动非一致输入的大跨度桥梁动力反应分析 | 第59-103页 |
·引言 | 第59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及输入地震波的选取 | 第59-67页 |
·背景桥概况 | 第60-62页 |
·桥梁-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整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2-66页 |
·输入地震波的选取 | 第66-67页 |
·整体模型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67-70页 |
·地震波斜入射作用下大跨桥梁反应分析 | 第70-92页 |
·P波入射时结果分析 | 第70-82页 |
·SV波入射时结果分析 | 第82-92页 |
·斜入射作用下不同地基土对大跨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92-96页 |
·P波入射时结果分析 | 第92-94页 |
·SV波入射时结果分析 | 第94-96页 |
·斜入射作用下河谷地形对大跨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 | 第96-102页 |
·模型及输入的地震波 | 第96-98页 |
·P波入射时结果分析 | 第98-100页 |
·SV波入射时结果分析 | 第100-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6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 | 第103-105页 |
·研究展望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附录 选用的地震波记录 | 第110-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