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冬虫夏草的概述 | 第11-13页 |
| ·冬虫夏草生理活性物质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 ·虫草菌中活性成分简述 | 第13-15页 |
| ·冬虫夏草的生理活性研究 | 第15-17页 |
| ·冬虫夏草的人工培育技术 | 第17-18页 |
| ·冬虫夏草子实体的人工培养 | 第17页 |
| ·冬虫夏草的液态发酵研究 | 第17-18页 |
| ·冬虫夏草无性型菌丝体的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冬虫夏草研究趋势及存在问题 | 第19页 |
| ·新虫草资源的认识与开发 | 第19页 |
| ·天然冬虫夏草替代品的开发研究 | 第19页 |
| ·虫草中活性成分的生理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 第19页 |
| ·重金属在食药用真菌中积累特性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 ·食用真菌对重金属离子的富集作用特征及机制研究 | 第20页 |
| ·食药用真菌中重金属含量的控制 | 第20-21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发酵虫草菌丝体对铅砷离子积累规律的研究 | 第22-35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2-23页 |
| ·菌株 | 第22页 |
| ·材料 | 第22页 |
| ·设备 | 第22-23页 |
| ·培养基配制 | 第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 ·菌体的斜面培养 | 第23页 |
| ·虫草菌丝体的液态发酵 | 第23页 |
| ·铅、砷标准液的配制 | 第23-24页 |
| ·研究铅在菌丝体中的积累规律 | 第24页 |
| ·研究砷在菌丝体中的积累规律 | 第24-25页 |
| ·虫草菌丝体各指标的检测 | 第25-26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33页 |
| ·蝙蝠蛾拟青霉菌在发酵过程中的生长变化情况 | 第26页 |
| ·铅离子对虫草菌丝体在液态发酵过程中生长及活性物质产量的影响 | 第26-29页 |
| ·砷对虫草菌丝体在液态发酵过程中生长及活性物质产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 ·铅在虫草菌丝体中的积累特性研究 | 第30-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虫草菌丝体液态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35-48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5-36页 |
| ·菌种 | 第35页 |
| ·培养基 | 第35页 |
| ·实验试剂 | 第35-36页 |
|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 ·菌种培养方法 | 第36页 |
| ·培养基碳源浓度的优化 | 第36-37页 |
| ·培养基氮源浓度的优化 | 第37页 |
| ·培养基无机盐离子种类及浓度的优化 | 第37页 |
| ·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组分 | 第37页 |
| ·优化指标的含量检测 | 第37-39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9-47页 |
| ·腺苷含量测定标准曲线 | 第39页 |
| ·葡萄糖含量标准曲线 | 第39-40页 |
| ·碳源浓度对蝙蝠蛾拟青霉液态发酵的影响 | 第40-42页 |
| ·氮源对蝙蝠蛾拟青霉液态发酵的影响 | 第42-44页 |
| ·正交实验结果 | 第44-46页 |
| ·验证试验结果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pH 对虫草菌丝体液体发酵的影响 | 第48-57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8-49页 |
| ·菌种 | 第48页 |
| ·培养基 | 第48页 |
| ·仪器 | 第48-49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 ·发酵罐空消 | 第49页 |
| ·发酵罐实消 | 第49页 |
| ·发酵实验 | 第49-50页 |
| ·pH 值对蝙蝠蛾拟青霉发酵罐发酵影响的研究 | 第50页 |
| ·发酵液残糖量检测 | 第50页 |
| ·菌丝体胞内多糖含量测定 | 第50页 |
| ·菌丝体腺苷含量的检测 | 第50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0-56页 |
| ·pH 为 6.0 时,5L 发酵罐中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形态变化情况 | 第50-51页 |
| ·pH 为 6.0 时,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发酵过程中各参数值变化情况 | 第51-52页 |
| ·pH 为 5.0 时,5L 发酵罐中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形态变化情况 | 第52-53页 |
| ·pH 为 5.0 时,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发酵过程中各参数值变化情况 | 第53-54页 |
| ·pH 为 4.0 时,5L 发酵罐中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在发酵过程中形态变化情况 | 第54-55页 |
| ·pH 为 4.0 时,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发酵过程中各参数值变化情况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一、结论 | 第57页 |
| 二、本文创新之处 | 第57页 |
| 三、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附件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