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路合流区微观交通仿真车道变换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第2章 快速路合流区交通流特征分析 | 第22-34页 |
·合流区基本概述 | 第22-24页 |
·合流区概念 | 第22-23页 |
·合流区分类 | 第23-24页 |
·合流区换道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24-27页 |
·数据采集 | 第24页 |
·数据处理 | 第24-27页 |
·合流区交通流特征分析 | 第27-32页 |
·交通流参数特征 | 第27-29页 |
·合流区换道特征 | 第29-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驾驶员特征整合模型构建 | 第34-52页 |
·基于行为量表的驾驶员特征分析 | 第34-37页 |
·驾驶员行为量表设计 | 第34-35页 |
·驾驶员特征分析 | 第35-37页 |
·驾驶员特征指标选取 | 第37-40页 |
·汇入车辆驾驶员特征指标 | 第37-38页 |
·主线车辆驾驶员特征指标 | 第38-40页 |
·驾驶员特征整合模型构建 | 第40-49页 |
·驾驶员特征模糊聚类 | 第40-45页 |
·聚类数据整合处理 | 第45-46页 |
·驾驶员特征整合模型 | 第46-49页 |
·驾驶员特征与合流区长度关系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快速路合流区车道变换模型构建 | 第52-78页 |
·车道变换类别与决策框架 | 第52-56页 |
·车道变换类别 | 第52-53页 |
·车道变换决策框架 | 第53-56页 |
·协同型车道变换模型 | 第56-66页 |
·减速协同模型 | 第56-62页 |
·换道协同模型 | 第62-66页 |
·强迫型车道变换模型 | 第66-71页 |
·模型形式构建 | 第66-67页 |
·模型变量选取 | 第67-70页 |
·模型参数标定 | 第70-71页 |
·间隙接受模型 | 第71-76页 |
·模型形式构建 | 第71-72页 |
·模型变量选取 | 第72-75页 |
·模型参数标定 | 第75-76页 |
·小结 | 第76-78页 |
第5章 仿真系统设计实现与模型验证 | 第78-90页 |
·仿真系统整体框架 | 第78-80页 |
·仿真系统结构 | 第78-79页 |
·仿真系统功能 | 第79-80页 |
·合流区仿真模型设计 | 第80-85页 |
·对象框架设计 | 第80-81页 |
·共享数据结构设计 | 第81-82页 |
·换道模块设计 | 第82-84页 |
·仿真逻辑流程 | 第84-85页 |
·模型验证 | 第85-89页 |
·仿真方案构建 | 第86页 |
·模型验证结果 | 第86-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第6章 仿真模型在加速车道长度确定方面的应用 | 第90-108页 |
·服务交通量的确定 | 第90-95页 |
·主线服务交通量 | 第90-93页 |
·匝道服务交通量 | 第93-95页 |
·仿真方案设计与服务水平评价 | 第95-106页 |
·仿真方案设计 | 第95-97页 |
·服务水平评价 | 第97-106页 |
·合流区加速车道长度确定 | 第106页 |
·小结 | 第106-10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08-109页 |
·研究展望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8页 |
附录 | 第118-120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20-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