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扑翼机器人气动理论与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仿生扑翼机器人的发展和现状 | 第13-23页 |
·仿生扑翼机器人的诞生及其探索历史 | 第13-16页 |
·国外仿生扑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国内仿生扑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仿生扑翼飞行的理论研究 | 第23-26页 |
·仿生扑翼机器人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6-28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8-29页 |
·课题来源和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扑翼飞行的空气动力学机理 | 第30-45页 |
·引言 | 第30页 |
·固定翼飞行模式 | 第30-35页 |
·旋翼飞行模式 | 第35-37页 |
·扑翼飞行模式 | 第37-39页 |
·三种飞行模式的对比 | 第39-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鸟类飞行的高升力机理研究 | 第45-66页 |
·引言 | 第45页 |
·鸟类身体的特殊构造 | 第45-50页 |
·骨骼和气囊 | 第45-46页 |
·翅膀和羽毛 | 第46-50页 |
·鸟类扑翼运动方式与气动力分析 | 第50-54页 |
·诱导阻力的消除 | 第54-56页 |
·飞行中的增升与降耗 | 第56-60页 |
·从空气中吸收能量 | 第56-58页 |
·回扑气流捕获 | 第58-59页 |
·最佳飞行速度 | 第59-60页 |
·鸟类高效飞行机理总结 | 第60-61页 |
·昆虫飞行的高升力机理 | 第6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翼型流场的数值求解与仿真分析 | 第66-92页 |
·引言 | 第66页 |
·不可压非定常粘性流场的 N-S 方程数值求解 | 第66-79页 |
·控制方程的建立 | 第66-68页 |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处理 | 第68-71页 |
·NACA0014 振动翼型流场求解 | 第71-79页 |
·翼型对气动力的影响 | 第79-84页 |
·翼型选取与计算条件的建立 | 第79-80页 |
·翼型气动力仿真结果分析 | 第80-84页 |
·翼型俯仰运动对气动力性能的影响 | 第84-91页 |
·不同俯仰角和飞行速度下的气动性能 | 第84-86页 |
·不同飞行速度和扑动频率下的气动性能 | 第86-89页 |
·仿真结果与气动模型对比 | 第89-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五章 仿鸟扑翼机器人的气动特性分析 | 第92-104页 |
·引言 | 第92页 |
·运动模型的建立 | 第92-95页 |
·气动模型的建立 | 第95-97页 |
·实验研究 | 第97-100页 |
·气动特性分析 | 第100-102页 |
·内外翼效应分析 | 第100-102页 |
·扑动频率的影响 | 第102页 |
·样机飞行实验 | 第102-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六章 新型扑翼机构的设计 | 第104-113页 |
·引言 | 第104页 |
·具有“8”字形运动轨迹的扑翼机构设计 | 第104-107页 |
·机构模型 | 第104-106页 |
·机构实现 | 第106-107页 |
·仿鸟可折叠扑翼机构设计 | 第107-112页 |
·机构基本模型 | 第107-108页 |
·曲柄摇杆机构设计 | 第108页 |
·凸轮机构设计 | 第108-110页 |
·平行四边形机构设计 | 第110-111页 |
·机构实现与模拟仿真 | 第111-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附件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