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和解之适用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0页
一、 问题由来第10-14页
 (一)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和解案例第10-11页
 (二) 案例争议焦点归纳第11-14页
  1. 和解的适用条件第11-12页
  2. 和解的适用范围第12页
  3. 和解的适用阶段第12-13页
  4. 和解的参加者第13页
  5. 和解协议及其履行第13-14页
二、 刑事和解概述第14-17页
 (一) 刑事和解的概念第14页
 (二) 刑事和解的特征第14-15页
  1. 法定性第14-15页
  2. 自愿性第15页
  3. 平和性第15页
 (三) 刑事和解的功能第15-17页
  1. 符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第15-16页
  2. 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第16页
  3. 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第16-17页
三、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引入刑事和解的意义第17-21页
 (一)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第17-18页
  1. 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第17页
  2. 未成年人犯罪大多主观恶性不大第17-18页
  3. 未成年人犯罪多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疏于管教第18页
 (二)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引入刑事和解的意义第18-21页
  1. 符合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原则第18-19页
  2. 能有效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第19页
  3. 有利于帮助未成年人重返社会第19-20页
  4. 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第20-21页
四、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和解的现状第21-24页
 (一)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和解的制度现状第21-22页
  1. 新《刑事诉讼法》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和解提供了法律依据第21页
  2. 缺少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和解的系统规定第21-22页
 (二)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和解的实践现状第22-24页
  1. 司法实践中的积极探索第22-23页
  2. 司法实践中实际效果和预期目标存在偏差第23-24页
五、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和解的完善适用第24-35页
 (一)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第24-26页
  1. 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第24-25页
  2. 未成年人主观恶性不大且真诚悔罪第25-26页
  3. 被害人自愿和解第26页
 (二)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第26-29页
  1. 具有直接被害人的犯罪第27-28页
  2. 以轻罪和过失犯罪为主第28-29页
 (三)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第29-32页
  1. 侦查阶段第29页
  2. 审查起诉阶段第29-30页
  3. 审判阶段第30-31页
  4. 执行阶段第31-32页
 (四)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和解的参加人第32-33页
  1. 主持者第32页
  2. 促成者第32-33页
  3. 代为和解第33页
 (五)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和解的和解协议及其履行第33-35页
  1. 和解协议的内容与形式第33-34页
  2. 和解协议的履行与反悔第34-35页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致谢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典型案例分析
下一篇:论民事证据失权制度